如果你拿到了优高才身份,也期望了解加入香港保险业的机会,那么欢迎和我们聊聊吧!
最近“暴跌”两个词成为热门关键词,美股暴跌!亚太暴跌!巴菲特持有现金金额历史新高! 那为什么暴跌呢? 新闻上给了各种理由。我随便贴几张图,都是理由,比方说: 日元加息导致升值,从而让日元套利投资者希望尽快抛售资产来偿还日元债务,从而形成了:一个“死亡螺旋”:日元升值 -> 投资者抛售资产 -> 兑换美元为日元 -> 日元进一步升值 -> 重复这一过程。 你看这说得是不是挺有逻辑的? 我随便翻翻网站,又看到另一种解释:纳斯达克QQQ的历史平均市盈率在25倍左右,几乎都是在之前美国经济“三低”情…
在吉力家的资产组合内,之前配置了大概不到可投资资产的2%在BTC和ETH上,主要是通过币安和李笑来有参与投资的Mixin(他家还遭遇了黑客攻击,导致部分资产丢失...) 因为交易实在不方便,也不是很安全。所以在2021年这个热度过去之后,就一直放着,再也没有追加买入。 不过我一直希望能够把数字货币的资产比例能够再提高些,能够接近可投资资产总额的5%,算是买张有意义的彩票,同时也对冲各个大国未来“印钞时代”的来临。 在之前偶然登录富途APP时,就看到他家预告Crypto交易权限会在8月1日开通。 要求也比较简单:必须…
现金流投资,最希望看到的是什么呢?那就是投资获得的被动收入不断增加,特别是股息收入每年都能“加薪”; 咱们最不喜欢看到什么呢?那就是削减股息!甚至更加“恶劣”的事儿,就是宣布派发股息之后,竟然还有能反悔的...... 4月份才在港股上市的茶百道,原本已经宣布派发2023年度股息,在6月都已经股价除净了,投资者等着8月1日拿到股息现金呢!没想到,7月30日公告说:撤销派发! 3个月前上市时,股价是17.5,如今股价7.8,直接腰斩。随后连股息派发政策都能在发钱前最后一个反悔,谁投资他家的散户真不知作何感想? 在我的认…
最近美股也大起大落,各种新闻也满天飞:什么时候降息?特朗普2.0会不会出现?美国第一任女总统要诞生了? 很多刚刚开始投资美股的朋友就懵了:怎么我一入场,牛市就结束了呢?是不是自己就只有韭菜的命? 其实,想这么多根本无济于事,不去想,才是正确的姿势。 我一直觉得,愿意买储蓄保险的朋友,能在股市里获得正收益的几率要远远大过于其他人。 为啥呢?我就谈一个有趣的现象。 香港有某家保险公司的储蓄险实现率这两年做得实在不咋滴,吉力身边也有不少朋友好多年前买了相关的产品,于是我问他们:怎么看这事儿呢? 大家普遍的回答是:没办法呀…
音小的全称是国际基督教优质音乐中学暨小学,位于钻石山蒲岗村道全港首个学校村内。 在了解香港幼升小选校时发现,这家学校是全港最早给Offer的私立小学,每年7月底就会发下一年9月入学的通知。面试通常也会在6月进行。很多家长就会把音小当做“warm up”面试的机会。同时,他家在网上也传闻是“水泡学校”,意思是很容易拿Offer,从而用来保底,就如同“水泡”救生圈那样的作用。于是,也纳入到我们的选校列表中。 最后网上一系列评论了解下来发现,其实这家学校对于注重音乐教育和全面发展,并不想一心就当学霸的孩子而言,其实还是不…
很多人说,内地保险公司有“不可破产”的法律保障,并且还有几家保险公司因为种种原因被接管,之后保单利益都不受影响。那香港保险公司会如何呢? 以前,香港的从业者只能从保险公司监管相关的法律条文上来说事,从今日起,就有一个真实的案例了! 2024年7月26日,保监局公布,根据《保险业条例》赋予的权力委任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的黎嘉恩和甘仲恒,及德勤咨询(香港)的郑文龙为共同及各别经理,全面接管泰禾人寿保险公司的所有事务及资产。 这是香港首次有寿险公司为被接管! 泰禾人寿保险的控股股东是永兴达企业(香港)有限公司,这家公司…
在12年前,我对保险业产生兴趣,和当时的团队总监聊的时候,对方说:如果有一种科技,可以把我过去十多年来的经验复制到每位同事脑海中,让他们能少走很多弯路,我非常愿意做这样的事儿。当时,我被这样无私传授的态度所打动,选择加入团队。 当然,至今不存在这样的科技,我相信每一个保险人,或者说职场人,都是从最基本的公司培训、销售培训,随后就是靠自己实战中不断地摸索,然后积累经验。 但你有没有想过,咱们应该具备的知识体系,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之所以思考这个问题,也是受到其他行业的启发。 很偶然的机会,我看到有人在自媒体平台上分…
吉力的1Wx1W组合就是抄袭美股博主Dividend Growth Investor的专栏公开组合,他也分享到最近他是如何筛选个股的。 这里需要提醒下,其实对于大部分普通散户,如果真要选择投资股票,选择指数基金ETF其实是更简单的做法。如果认可现金流理念,希望不断积累股息被动收入实现财务独立的话,那么SCHD这样的ETF会更加方便。 不过,如果你好奇在美股里怎么寻找到优质收息股的话,那么这个流程可能会对你有启发。 以DGI这位博主的做法为例,他基本上在寻找以下特征: 红利冠军公司--连续至少 25 年增加红利的公司…
要说昨天被刷屏的新闻,自然就是“按自愿、弹性原则推进渐进式延迟退休改革”。只不过到底怎么改?谁先延迟退休?还要等具体的落实。 不过,延迟退休这事儿本身并不令人惊讶,只要出生率下降,延迟退休就是必然的,否则谁来养退休老人呢? 如今已经进入退休年龄的老人们,是这个时代最大的赢家。 今天在和同事督导面谈也聊起这个话题,不过我的观点是:为什么要根据社保养老金的年龄来实现退休呢? 退休年龄的决定权应该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而不是被动地等政策落地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才能退休。很多人满脑子投资股票、炒这个,炒那个,是为了啥?只是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