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最近和我聊养老金投资的事情,一上来就计算自己55岁或60岁时能一次性拿到多少钱。
我笑着说:“如果你真打算这样做,很可能等你养老时会破产。”
他愣住了,问:“为什么?难道钱不够吗?”
我回答:“钱是够的,但如果你真的选择一次性全部拿出现金,最大的风险其实不是投资市场,也不是通胀,而是各种盯着你钱袋子的诈骗!”
别说老年人了,现在不少年富力强的股民都中招了!
这两天我在小红书上看到很多人说,自己的富途证券账户遭遇了诈骗,起因就是在一条短信里填写了所谓的“税务信息”。
为什么那么多人会认真填写呢?主要还是最近新闻里提到,投资美股的人收到税务局要求交税的消息。大家对“税”这个词格外敏感,收到相关短信后,很容易信以为真。
但如果冷静下来仔细看看短信里的链接,就会发现根本不是证券公司的官方链接!
有人可能会说,被骗的人怎么那么傻?其实,连我自己都中过招!
今年年初,一天晚上我们正开团队年会,大家正开心着,我突然收到一条短信,说我的快递送货失败,需要修改地址。刚好那时我确实有个快递在路上,而且短信号码也是平时收取件通知的那个,自然就放松了警惕。直到我输入了信用卡信息,才反应过来自己被骗了!幸好我及时停掉了信用卡,并关闭了电讯商的“代为支付服务”,没有造成损失。
但这次,不少人真的中招了,甚至有的损失了几百万!
有人疑惑,证券账户怎么也会被盗走资金?证券账户和银行账户不一样,即使骗子拿到了登录信息,把钱转出也只能转到同名账户,按理说骗子拿不到钱呀?
其实,骗子会利用“老千股”,在交易日快结束前,让你的账户高价买入大量“仙股”,让他们自己高位套现!随后你会发现,自己持有的仙股根本没有人会接盘。
这次的骗局,很多受害者的账户都买入了同一家“仙股”公司。
不仅仅是富途,连盈透证券的用户也同样中招,手法如出一辙。
很多人责怪券商的保护机制不够完善,为什么只要用户名和密码就能买卖股票?其实券商的IT防护当然还有提升空间,但现在骗子的技术同样高超,连短信验证码都能轻松套取,防不胜防。
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所有需要输入用户名、密码或者信用卡信息的场合,再三小心。
但随着我们年纪渐长,骗子的科技手段越来越高明,我们真的能保证自己一直保持警惕吗?
要知道,想骗我们钱的,不只是外面的骗子,有时甚至可能来自身边的亲人。
所以我总是建议客户和朋友们:要更关注自己能持续获得的现金流,而不是一次性可以拿到多少现金。有了稳定的现金流,就算一时不慎损失了一笔,后面还会有新的进账。
我知道有人觉得保险的“流动性”不太好,取钱需要申请、退保也要分步进行,似乎有点麻烦。但看完这些券商被诈骗的案例后,你是不是觉得“麻烦点”其实也是一种保护?
养老的钱,放对地方,才能让自己更安心。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