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今天我不是来聊八卦的,咱们吉力说是正经的公众号。但是,却发现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在团队旅行的饭局上,和同事们聊起娱乐圈明星,他们惊讶我怎么对女明星们都那么熟悉。这不是废话么,我不关注女明星,难道还关注男明星么?要知道,我花在电视剧上的时间,绝对比你想象多得多。
期间,我们就谈到刘亦菲和赵丽颖。我说,刘亦菲不用多说,就是女神,不接受反驳。

我也很喜欢赵丽颖,但并不是因为她的颜值,而是她的“接地气”,就是那种草根逆袭的地气。这种地气是刘亦菲不可能有的。哪
怕她演了玫瑰,有“过苦日子”的片段,那依然掩盖不住下凡的仙女气场。赵丽颖则是真的能够让人感受到“凡人修仙”的不容易。
既然不是聊八卦,我为什么提这个呢?你有没有想过,不仅仅保险业,我们总是讨论:到底是“会做人”重要,还是“做专业”重要?
说到专业,你脑海中是不是想到穿着西装,屏幕上放着满是数字的PPT,他侃侃而谈,数据、条款、法商、税务,讲起来头头是道,逻辑严密得像台精密仪器。但你让他陪客户闲扯半天家常?他可能浑身不自在。客户对他,是带着一种对“老师”或“专家”的尊敬,信任的是他的专业判断。
说到“会做人”,或者咱们说“情绪价值”,我脑海中就想到的是赵丽颖在电视剧里演的那样,跟客户家长里短,关怀备至,客户家里红白喜事他都门儿清,关系处得跟亲人似的,甚至于你让她帮忙一起家里大扫除,她都会愿意!你说他专业术语懂得不多?没关系,客户信的是他这个人。单子,就这么在推杯换盏、温情脉脉中签下来了。
有意思的是,这两类人,在每个行业,都有做得不错的。
这不是“二选一”的是非题,而是一个“认清自我,找准定位”的战略题。如果你搞不清楚自己到底适合成为刘亦菲还是赵丽颖,那就会内耗不止,甚至于工作也能搞砸。
咱们红军历史上就有个活生生的例子,博古。当年他和王明一样,都是苏联回来的、满腹经纶的“理论家”,执着于用一套理想化的图纸去指挥真枪实弹的战争,结果照搬苏联的阵地战和“短促突击”战术,红军遭到严重损失,特别是在广昌战役中伤亡5000余人,最终导致中央苏区失陷。
博古后来最大的进步,不是他理论水平又提高了多少,而是他想通了。他的长处是搞理论,不是瞎指挥实战。于是,他退出一线指挥,专心去搞他的理论建设去了。
西安事变,他作为中共代表赴西安参加谈判,推动事变和平解决。此后,他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新华通讯社社长,并在延安创办《解放日报》,成为中共宣传和理论建设的重要人物。他还翻译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全党提高理论素质作出贡献。
这一下,格局就打开了。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也比王明高得多。
你再想想《圣斗士星矢》里的雅典娜是什么形象?
战争女神,对吧?但你有见过她真的下场肉搏的么?她永远衣着光鲜,充满神性,要么就是被装桶里,然后让麾下的圣斗士们去救她。我们评判她,是看她的“武力值”么?不需要啊!哪怕她面对哈迪斯的一拳,就败了。重要么?星矢们就不认可她了?这反而激发了五小强的小宇宙。她的作用是精神领袖,是团队的象征和凝聚力所在。
在保险业里,“雅典娜”就是那个提供极致情绪价值、维系客户关系的高手。 她是客户情感上的依靠。客户买的,不只是一份保单,更是一份长久、安心、被重视的关系。这种信任,是任何冰冷的数据都无法替代的。
这种价值牛不牛?很牛的!因为保险卖的终归是“信任”,而情感连接是建立信任最牢固的桥梁之一。
你明白了吗?真正的高手,不是逼自己成为一个“又亲又专”的完人。那是修仙小说,不是现实商业。
真正的智慧,是清醒地给自己定位:我到底是走什么路线?
如果你天生共情能力强,喜欢也善于与人深度链接,那就把你的情绪价值发挥到极致,成为客户身边最值得信赖的“自己人”。实在搞不定专业需求,那就大大方方地与我们团队里的专业同事或合作机构共同服务好客户。
如果你逻辑严谨,热爱钻研,享受在专业领域深耕的成就感,那就努力成为那个领域内无人能替代的“技术权威”。同时,学会欣赏并借助那些“雅典娜”型伙伴的力量,也学一下人家是怎么做到客户关系破冰和维护。你再不吃猪肉,也得去见见猪跑呀!
最怕的是什么?是本该走专业路线的,非要逼自己学敬酒、去盲目社交,痛苦不堪;而那个本是“雅典娜”的好苗子,却天天焦虑自己看不懂投资报告、精算模型,自我否定。
这个市场足够大,不同类型的人都能做好,甚至,适当联手反而效果会更好!
就好像我自己一直认为自己更适合走专业路线,但是作为团队长,也必须学“雅典娜”,可是肯定不如人家“天生自来熟”。那没问题啊,补上自己的短板,及格甚至于达到70分足以,但是在专业和理性思维上,来帮助我们的“雅典娜”们,一个互补的团队,是1+1>2。
我相信,赵丽颖不会去走刘亦菲的女神路线;刘亦菲更没有必要去演什么草根底层逆袭的故事。我相信他们挑剧本的角色定位很清晰,那你自己的定位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