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新朋友加我个人微信之后,会问一句:吉力老师,你有粉丝群可以让我加入么?
我只能回复:我没有任何微信群内。
因为我比较懒,搞社群这事儿我在2020年尝试过,太麻烦了,反正我这个人交朋友就是随缘吧。
同时,我对于聊投资理财有关的社群也比较谨慎,因为在香港这可是持牌人才能干的事儿。最近,就有第一个金融网红因为无牌推荐股票被判了6个月。

这位网红我真不认识,而且报道说,他从收费社群里竟然只收到了43,680港币的订阅费用,然后就被抓了... 听上去怎么那么喜感呢?这金额简直被内地网红们给鄙视得不行啊。
但问题不在于钱多钱少,再强调一次:在香港推荐任何金融产品和股票,是要持牌、受监管的。
证监会相关人士在采访时说,当金融网红在社交媒体及网上平台提供投资相关内容及意见的行为构成本应持牌才能进行的监管活动时,将会毫不犹疑地向他们追究责任。
未获证监会发牌的金融网红,可能不符合证监会要求的操守和问责标准,或会令投资者面临重大风险及损害。投资者应核实金融网红的监管状况,在考虑他们的意见时保持警觉,财务投资前应充分了解风险及主要特点。
所以,我只分享自己的投资记录以及经验感受,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事实上,很多美国投资博主在写自己的博客时,也反复强调,就是怕违规。

市面上其实也有不少不错的“投资有关”的社群,比如我自己就买了珍大户的社群,我不期待她给什么投资贴士,而是看看别人对政策的解读,对某些现状的评价。
因为听别人的投资贴士,特别是短线机会,其实是最傻的。
你想,如果有人真的擅长短线,且准确率很高。那么他会发现,短线策略的市场容量是有限的(比如只能容纳1000万资金)。这时他面临选择:是自己用这1000万额度赚最多的钱,还是把额度分给100个学员(每人10万),然后收点学费?
你发现了一个金矿,是选择自己偷偷挖,还是广而告之卖铲子?显而易见。
那你说,也会有些大咖,自己早就财务自由了,就是想造福大家,赚点流量费,难道不行吗?
如果是短线机会,或许真不行。一旦买他课的人多了,大家都用同一套方法去操作,这个短线策略就会立刻失效(因为互相成为对手盘),他的口碑也就坏了,无法持续。
所以,一个能持续稳定盈利的短线交易者,几乎没有任何合理的动机去大规模授课。 去做这件事的人,其盈利模式很可能就不是市场交易本身,而是收割学费。
那有没有人教长线投资的呢?
我分享的不就是长线的现金流投资么?有人愿意付费学吗?真不会有太多的。因为大部分人眼里的投资都是短平快的。缓慢的增值本就不吸引眼球。
就像我这样的,又不缺这点流量钱,又可能吃力不讨好,干嘛要去做呢?
那像订阅像珍大户那样的大咖的社群,看看她的观点,或者学一些投资常识,能不能赚到钱呢?其实也不一定。
常识不等于知识,别人的观点更不等于你的知识。
不过,愿意多学一点,总归比无脑听投资贴士要好得多。真正有用的,应该是学习别人思考的方式,或者就是通过付费,省下自己收集信息的成本,方便自己再做研究。
我自己订阅一些大咖的付费专栏,一般会读完后,放入到我们团队的AI知识库里,分析下他的推导逻辑,思考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前提有没有是我之前不知道的背景知识,他运用的文字语言有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我自己能不能得到灵感,也写成一篇与保险或者与现金流有关的文章呢?最后,这些大咖的观点和智慧,会成为我们团队的“AI共用智慧”。
这就是我付费之后想要的。
而那些只告诉你代码,只告诉你“投资良机”的,你要小心咯!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