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边有不少同业,甚至于我们团队同事开始尝试用AI数字人来做短视频。
我的IP操盘手也问我,对此怎么看?
我无意评价指点任何人,正好想起自己在玩的网络游戏,觉得还是值得整理下自己的思考。
在保险团队总监里,或许我是属于玩游戏最多的。从单机游戏,比如黑神话·悟空,到网络游戏、手游,我都有玩。
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网络游戏公司的盈利如今要远远超过单机游戏。
作为一个玩家,单机游戏的投入成本是固定的,游戏里并没有充值的功能,最多之后再买一个DLC,花不了多少钱。
但是网游就不一样了,只要认真玩的,我都没见过真能从头到尾不花钱的。而一旦开启氪金模式,花的钱一定大于任何一个单机游戏。
在我和朋友聊这个现象时,他哈哈一笑,给我展示他正在玩的一款网游,他光是买这个氪金账号,就花了几万,之后预计还会再花几万。看来我还是属于很理性、很克制的了。
图啥呢?就是图个开心呗!用朋友的话说,老婆可以花钱买包包哄自己开心,我花钱玩个游戏,那怎么了?
为什么玩网游就愿意这么氪金?为什么单机游戏却不会呢?
一个重要的理由:网游的对手是其他真实的玩家,于是网络游戏体验并非游戏剧情和故事本身,而是真实人与人之间的竞争。
当你在一场工会/联盟之间的大战失败时,你清楚地知道自己输给的是真实的人,而不是AI。在网游的世界里,你自己的游戏技术和战术并不是唯一重要的,如果对方是大氪玩家,就可以“用钱砸死你”!
一旦你被激起“不服输”的心态,那就进入了游戏公司设计的圈套,氪金升级吧!你也能去砸回去!
这是妥妥地把人性拿捏得死死的。
此外,几乎所有的网络游戏都会有工会或联盟的组织,也就是建立一个属于固定人数玩家的社群。通常这个社群里的盟主或者管理者们都得是等级、实力较高的玩家。既然大家起步时间都是近似的,为什么他们在游戏里实力能够超过其他玩家那么多?
因为钞能力呗!
在这样的游戏里,钞能力能够买来社交认同,也确保自己不会被边缘化,能够跟随其他玩家同步晋升。你不希望被别的玩家嫌弃。
可是,在单机游戏里,你的对手就是电脑Boss或者NPC,无论黑神话·悟空里的Boss们有多厉害,你都知道他们是一个固定程序,你甚至都可以把它的招式给背下来,然后磨练自己的操作熟练度。如果你希望更简单就能赢,那么就加入“风灵月影宗”,开金手指吧!
在单机游戏里,电脑不会指责你为什么作弊,你自己玩得开心就行。你不会有任何社交压力。
所以,你可以慢慢玩,一个单机游戏玩几年的都有,但你在买了这个游戏后,没有任何动力会为他再支付任何其他费用。
你看,网络游戏之所以那么赚钱,本质上它创造了一群真实的玩家参与的社群,并且尽可能简化为“氪金就能成为大佬”的爽文模式。在真实社会无法获得足够认同的人,就会在贡献大把金钱。
关键是什么?是真实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我不喜欢数字人做的短视频的道理,也就是因为这个。
口播类的视频,本身的看点就是这个人的表达、情绪,以及文案内容。可是,数字人在表达和情绪方面,和制作本人无关;既然拍摄都用数字人了,你觉得文案可能是他自己写的么?
为什么我的一两分钟时间要浪费在听一个AI跟我讲一些用AI生成出来的内容呢?
为什么很多人会用数字人呢?不就是觉得成本更低,生产更容易么?
对于很多低成本、标准化的零售直播,数字人确实能够大大降低成本,而且24x7可以始终在线,这是人所做不到的。
但我们作为保险人卖的是什么?是标准化的产品么?不是啊!是我们自己这个人啊。
既然如此,你用低成本、可以无限复制的方式来生产“你自己”,然后希望吸引我昂贵的注意力,还能因此信任你?逻辑对么?
在我看来,刷到口播类的视频,还愿意停留观看的观众,是相信你这张脸,是你这个有血有肉的人,这造就的是一种高阶的信任。与观众建立一种基于人格的、不可复制的深度连接。
我们希望打造个人品牌、个人魅力,那就意味着被人看到的不是同质化、标准化的内容,而是具有自己特色的个性化内容,以及个性化的表达。有部分观众可能会因此对我们产生信任,从而和我们进一步沟通业务或者潜在合作。
在AI的使用方面,我反而是把它当作我高智商的随身助理,不断帮我挖掘灵感、观察洞见,以及把我脑海中的碎片观点和想法给结合在一起,随后自己再重新输出。
这篇文章的部分论证逻辑和灵感,就是来自于我这位助手协助我总结。这也是我鼓励、以及展示给团队同事们的AI使用方式。
至于把我的观点输出,我更愿意用自己的文字以及亲自出镜。
这是我用自己的诚意,来交换你的信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