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刷到个视频,一个37岁离异的、带个11岁儿子的女性在某个相亲活动上说她对男方的要求:不超过40岁,最好是没有孩子,必须要有房,要有足够的钱能养她和她儿子。
如果有刘亦菲的颜值,那我觉得也合理,哪怕低配版赵丽颖也行吧?可是... 不评价了。
旁边的主持人也一脸好奇:姐,你这话是认真的吗?

我们作为旁观者,当然会当做笑话来看。但是我们自己生活中,是不是也常常这样“许愿”?
你这个产品回报率不高啊?能达到8%以上吗?能保本吗?
保险工作收入不稳定啊?能每个月给底薪,然后佣金上不封顶吗?
我没空管我孩子,但是凭什么他就不能成为自律的学霸?然后考上清北,还对我们孝顺,去哪里都把我们带在身边呢?
你有没有听过、看过类似这样的话?
我只能说,菩萨也很忙的好不好,你要许愿至少也得去寺庙上柱香,去教堂虔诚地敬拜吧?
成年人的世界里,哪有许愿池?
相反,我们在做任何选择时,都必须直面灵魂三拷问:
我有什么?
我要什么?
我愿意放弃什么?
你试试走进奢侈品店,指着最贵的包说“我要这个”,却不愿意刷自己的卡,也不问自己愿意为之付出何种劳动,就等着别人能免费送你?
成人世界的本质是交换。任何一段可持续的关系——无论是婚姻还是合作——其底层都是一场价值的匹配与互换。
就拿相亲来说,一个中年离异女性,还带着孩子,你告诉我:她有什么?
没错,她可能有善良、有陪伴、有持家的经验、有共同抚养孩子的意愿。有没有价值?或许是有的。
但是,有没有稀缺性?抱歉,真没有!
在现在的婚恋市场中,一个40岁、有房有钱的男性,他的选择比维港都要宽好不好!他可以选一个25岁、感情经历简单的清纯女孩,也可以选择一个经济能力丰厚的离异女性。
他为什么要去做出一个“供养一对母子”的选择?
如果要促成这样的交换,女方必须提供一种独一无二、且恰好是这位男性极度渴求的价值来作为补偿。例如,极高的情绪价值、深刻的灵魂共鸣。
如果她有的只是“我需要被照顾”的诉求,那么这样的价值交换从一开始就不存在,都没人搭理你。
你想要得到什么,就必须用你拥有的东西去换。但是,换不换的决定权,依然在对方手里。
投资也是一样的。
你有什么?身家多少?可以投多少?
你要什么?想要实现投资目标?想要怎样的回报率?要多快实现?
你愿意放弃什么?是否愿意承受短暂的损失?愿意放弃暂时的流动性?甚至愿意承受永久性损失的风险?
就好像我做现金流投资,我想要的就是能够持续增加的股息被动收入,那么我就必须放弃像英伟达那样的高增长。因为凡是愿意派发持续增长股息的公司,本身就进入了稳定增长期,不能指望他家有爆发性增长。
所以,当我看着人家市值翻倍,我就老人家一样每个月收收股息,就不要郁闷,这是你做出的交换。
同样,你不想要自己做投资,就想靠美元储蓄保险来获得不错的收益率,你可以获得“啥也不用管”的安心感,但是你要放弃的就是一定期限内的流动性。你不能天天问:我去年支付了保费,今年能拿钱了么?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许愿池,只有谈判桌。你能拿到什么,不取决于你的愿望有多强烈,而在于你的筹码有多丰厚,以及你为达成交易所愿意支付的代价有多清晰。
下次当你说:我想要... 的时候,停一停,先很诚实地问自己:
我有什么?我要什么?我愿意放弃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