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暴跌”两个词成为热门关键词,美股暴跌!亚太暴跌!巴菲特持有现金金额历史新高! 那为什么暴跌呢? 新闻上给了各种理由。我随便贴几张图,都是理由,比方说: 日元加息导致升值,从而让日元套利投资者希望尽快抛售资产来偿还日元债务,从而形成了:一个“死亡螺旋”:日元升值 -> 投资者抛售资产 -> 兑换美元为日元 -> 日元进一步升值 -> 重复这一过程。 你看这说得是不是挺有逻辑的? 我随便翻翻网站,又看到另一种解释:纳斯达克QQQ的历史平均市盈率在25倍左右,几乎都是在之前美国经济“三低”情…
最近“暴跌”两个词成为热门关键词,美股暴跌!亚太暴跌!巴菲特持有现金金额历史新高! 那为什么暴跌呢? 新闻上给了各种理由。我随便贴几张图,都是理由,比方说: 日元加息导致升值,从而让日元套利投资者希望尽快抛售资产来偿还日元债务,从而形成了:一个“死亡螺旋”:日元升值 -> 投资者抛售资产 -> 兑换美元为日元 -> 日元进一步升值 -> 重复这一过程。 你看这说得是不是挺有逻辑的? 我随便翻翻网站,又看到另一种解释:纳斯达克QQQ的历史平均市盈率在25倍左右,几乎都是在之前美国经济“三低”情…
在吉力家的资产组合内,之前配置了大概不到可投资资产的2%在BTC和ETH上,主要是通过币安和李笑来有参与投资的Mixin(他家还遭遇了黑客攻击,导致部分资产丢失...) 因为交易实在不方便,也不是很安全。所以在2021年这个热度过去之后,就一直放着,再也没有追加买入。 不过我一直希望能够把数字货币的资产比例能够再提高些,能够接近可投资资产总额的5%,算是买张有意义的彩票,同时也对冲各个大国未来“印钞时代”的来临。 在之前偶然登录富途APP时,就看到他家预告Crypto交易权限会在8月1日开通。 要求也比较简单:必须…
现金流投资,最希望看到的是什么呢?那就是投资获得的被动收入不断增加,特别是股息收入每年都能“加薪”; 咱们最不喜欢看到什么呢?那就是削减股息!甚至更加“恶劣”的事儿,就是宣布派发股息之后,竟然还有能反悔的...... 4月份才在港股上市的茶百道,原本已经宣布派发2023年度股息,在6月都已经股价除净了,投资者等着8月1日拿到股息现金呢!没想到,7月30日公告说:撤销派发! 3个月前上市时,股价是17.5,如今股价7.8,直接腰斩。随后连股息派发政策都能在发钱前最后一个反悔,谁投资他家的散户真不知作何感想? 在我的认…
最近美股也大起大落,各种新闻也满天飞:什么时候降息?特朗普2.0会不会出现?美国第一任女总统要诞生了? 很多刚刚开始投资美股的朋友就懵了:怎么我一入场,牛市就结束了呢?是不是自己就只有韭菜的命? 其实,想这么多根本无济于事,不去想,才是正确的姿势。 我一直觉得,愿意买储蓄保险的朋友,能在股市里获得正收益的几率要远远大过于其他人。 为啥呢?我就谈一个有趣的现象。 香港有某家保险公司的储蓄险实现率这两年做得实在不咋滴,吉力身边也有不少朋友好多年前买了相关的产品,于是我问他们:怎么看这事儿呢? 大家普遍的回答是:没办法呀…
在你的印象中,你是不是会觉得,过去回报率最高的,应该是Apple、Microsoft,或者英伟达这样的公司? 亨德里克-贝森宾德(Hendrik Bessembinder)教授撰写的一篇有趣的论文,题为 "哪些美国股票产生了最高的长期回报? 原文链接: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4897069 这篇论文回顾了 1925 年 12 月至 2023 年 12 月期间美国所有 29,078 只上市股票的年化收益率。研究发现,在过去一个多世纪里,美…
前两天写了篇文章《美股都那么高了!你还敢买啊!》,引来非常多朋友的评论。没想到,昨天美国公布通胀降温的数据,并且预测9月就会降息,标普和纳指竟然都大跌! 可是我打开我的IB账户,发现我大部分组合都是上涨啊!怎么QQQ和VOO就他们俩跌那么多呢? 原来是“Magnificent 7”开始回撤了。 美联储降息,照理对于股市是好事情,为什么股市反而跌呢?你一定能找到各种分析的头头是道的文章。但如果你再往前翻翻,你也能找到“降息,Magnificent 7能继续上涨”的分析。也就是说,股市分析这种事儿其实还蛮有意思的,你能…
吉力一直公开自己的定投记录,作为给感兴趣朋友们的一种理财参考。因为我觉得,作为理财顾问,最好的呈现就是自己真实的投资记录。如果自己理财都没有章法,怎么可能给客户适合的理财建议呢?最后不还是产品销售? 于是,在上个月,吉力全面更新了自己的定投记录网站:freedom.wangchenjie.com 在这个“朋友圈”式的网站中,我实时记录自己的定投。你感兴趣可以参考,但不要视为直接的投资建议。因为这部分定投只是我家庭完整投资的一部分。 有朋友看到我的定投之后,评论说:现在纳指那么高,还敢买呀! 其实我根本没有在意现在纳…
最近网上出现很多人讨论关于美股收税的事儿。 原来是很多人收到了个税提醒,要求申报境外收入,这些人在境外并没有工作收入,但是都有开设境外股票账户,于是怀疑,是不是税局盯上了海外股票账户里的钱? 就如同上面这个博主那样,从富途等中资券商撤了,想要找全外资的券商,比如盈透。逻辑倒也通,因为若中国居民直接开设的是美国盈透(Interactive Brokers LLC)的话,只涉及到FATCA,而不是CRS,因为美国并没有签署CRS。 但这是不是意味着说,账户在美国盈透就没事儿呢?我可不敢乱说。毕竟,逃税这事儿,在哪里都是…
突然看到一则有趣的新闻:中国加大对不断增长的债券购买狂潮的警告。 积极购买国债,不是好事儿吗?怎么还警告不要买呢? 翻查了内地财经新闻,发现因为大家的“抢购”,导致债券的价格保障,债券基金的年化收益率超过了10%!看上去是不是非常吸引呢?可这提醒还真没错。 要理解这事儿,就得搞明白债券价格和债券利率的关系。 当有很多人在二级市场里买入国债,就如同股票交易一样,那么债券的价格就会上涨。 当债券价格上涨,债券的到期回报率就会下跌。这两个是相反的关系,投资债券可得记住了啊! 之所以,那么多人抢购国债,就是因为现在是“资产…
最近有个和我们家娃同龄的妈妈询问给孩子做教育金储蓄的事儿。 她问到:现在市面上有5年缴费,6年后就可以开始领取总保费的6%后者7%,这样的计划是不是合适? 我笑着说:6年后咱们娃才几岁呀,你怎么那么着急着想就想拿钱呢?没必要嘛~ 如今很多保险公司为了迎合客户希望尽早提取的需求,所以都纷纷推出可以5年交完后,就立刻开始提取年金。但对于大部分希望做教育金或者养老金的客户们而言,这更多只是个噱头。 特别是给孩子做教育金,还是最好在孩子读书之前不要有太高的流动性,万一老公又有啥“好的投资机会”,随意动用这笔钱,然后果不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