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是大部分以自然年作为财报年度的上市公司公布全年业绩的截止日。就在周五中午,我的港股现金流组合的所有公司都陆续公布了2024年全年业绩。这份“成绩单”恰好验证了我的投资理念——“可以彻底躺平”的现金流投资策略。
相比那些暴涨暴跌的科技股,这个组合更像一个稳重的中老年人,稳扎稳打,不声不响,但收益却相当可观。以下是各成分股的具体表现:
恒隆集团(最小的持仓比例)
- 末期股息每股0.65港元,全年股息每股0.86港元,与2023年持平。
鸿兴印刷集团(第二小的持仓比例)
- 合计派息9仙,包括末期息4仙及特别息5仙,与上一年一致。
中国移动
- 每股盈利6.45元,派末期息每股2.49港元,按年增长3.8%。
中信股份
- 末期股息每股0.36元,按年增长7.5%,全年派息0.55元,按年增长6.8%,全年派息率达27.5%。
上海实业控股
- 每股盈利2.582港元,末期股息每股52港仙,与去年持平。
中信国际电讯
- 末期息12.8仙,减少33.7%,全年股息18.8仙,较2023年下跌25.7%。
长江基建集团
- 末期息每股1.86元,全年共派2.58元,分别增长0.5%和0.8%;上市28年来股息连年增长。
电能实业
- 派每股末期息2.4元,全年派息2.82元,与去年持平。
周大福创建
- 截至去年底的6个月中期纯利增长15%,达11.58亿元;中期股息维持每股0.3元,并派特别股息0.3元。
中国银行
- 全年现金股息每股人民币0.2424元(税前),按年增长2.5%。
从整体来看,这10支现金流组合成分股中,有1家下调股息,5家上调股息,4家与去年持平。对于美股DGI(股息增长投资)理念来说,股息下调的股票通常会被尽快剔除。但在港股市场,稳定派息的公司本身就不多,像中信国际电讯虽然下调了股息,但业务依然稳定。况且,卖出后还有什么更好的选择?暂时我也没有太多时间去研究。
在港股市场,我的投资策略是尽可能选择“央企、国企”且有稳定股息派发记录的公司。虽然选择范围因此变窄,但也让我可以更加安心地“躺平收租”,不再关注股价波动。
虽然港股因科技浪潮上涨了不少,但仔细分析优质派息股,股息率依然可观。例如长江基建的股息率超过5%,中信股份的股息率高达6%,税后中国银行的股息率也有5.1%,远高于定存利率。而且,这些港股还无需支付10%的股息税,长期持有非常划算。
当然,我知道很多人对这种投资方式不感兴趣,毕竟不少人都觉得自己每年的投资回报率能轻松超过5%或6%。但我相信,稳健的现金流投资理念有它独特的魅力。如果你也对我的投资理念感兴趣,欢迎订阅我的ima知识库。无论是现金流投资的核心理念,还是我的成分股分析,你都可以随时向AI提问,获取正确的投资理念。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