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个同业朋友闲聊,他说自己没什么动力做更多的事儿,业绩在我看来,真的没有必要留在保险业,但是他自己似乎挺满意的。
这样的朋友,要不要去激励他?我觉得用处不大的。都是成年人了,除了自己之外,没有人可以为自己负责了,你爸妈都老了,还要为你的前途担心么?

我想到,这其实人生的四个选择,你明白自己到底处在什么阶段,才是人间清醒。
第一种,你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这事儿还能赚钱。
这当然是最理想的情况。有朋友问我,你每天似乎做很多事儿,累不累?有没有必要?
我没有觉得我做了很多事儿,因为读书、和AI聊聊天,然后把想法写成文章;和同事们督导沟通;想想还有什么可以为团队赋能系统做的;和对我们团队感兴趣的朋友聊聊有没有机会;接待客户或转介绍的保险咨询。
这些事儿对我而言,就是每天的生活啊。乐在其中,还能赚钱,这不就是最理想的么?
我当然明白自己不是这个行业里赚最多的那小一撮人,但重要么?钱又赚不完的。我能把我女儿那一辈子可能花的钱赚够,就已经对得住把她拉到这个世界来的责任了。
其他的,我只追求自己能够享受自己的生活。
第二种,和我这种也类似,他也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但是这事儿不赚钱。
比如有同事在做好我们工作之余,喜欢四处去旅行。
她是不是业绩顶尖?并不是,但也算是不错的那一层次;
她其实能不能做得更好?当然可以。
可是,她自己满意现状,很多注意力放在可能没法让她赚到真金白银的事儿上,那又如何?难道享受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不重要么?
事实上,第一种和第二种很难分辨,因为有些企业家也会觉得我“不务正业”、属于“第二种”,明明可以做更多、更有针对性的事儿,去做成“保险宗师”的角度去发展,为什么就“躺平”了?
其实,答案都一样:老子乐意!
如果你也处于这两种状态,那么恭喜你!
顺带说一句,我也在为我女儿将来去创造这样“乐意做不赚钱的事儿”,因为AI的发展太快,十多年她大学毕业后,还有什么样的工作会需要碳基生命去做?我真会怀疑?
所以,我宁可她到时候可以自由地选择她真正乐意去做的工作,哪怕不赚钱,无所谓,这也是我如今做好现金流投资的最大意义。
第三种,你并不开心现在在做的事儿,但是这事儿能够让你赚到改变生活的钱。
很多人从事保险业,真的是很认可这项工作?真的有使命感么?扯淡呢!
大部分人入行,不还是为了赚钱?甚至我有同事跟我私下说,曾经他刚入行是,听到一些资深保险人谈自己怎么为客户理赔、怎么充满使命感时,他觉得这帮人有病,是被洗脑的。就是为了赚钱的事儿,还竖个贞洁牌坊!
不过,当他在行业若干年之后,他改观了,他理解了。因为他真的经历了一些事儿,他真的从客户那边得到了类似的正反馈。他也和自己的团队同事们分享“使命感”了——或许他徒弟们也在心理吐槽“贞节牌坊”呢。
之所以你不喜欢在做的事儿,依然会坚持去做,是因为你有个念想,期望有一天能赚够了,拍桌子说一句:老子不干了!
当下的苟且,是为了兑换远方的诗意。这条路,苦,但不冤。你知道为啥扛着,扛得值。
有问题么?当然没问题!
最有问题的,是最后一种,你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儿,还赚不到钱,然后美其名曰:我躺平。
这是自欺欺人啊!
我见过不少同业,说真的,他们的业绩真没有必要还留在保险业里,都不够生活的,那干嘛呢?
是什么导致的?各种心理内耗,以至于自己不去做该做的事儿,真的运气撞上客户来咨询,也讲不清楚。这是不是在浪费精力?
但是,他们会借口说:我就想做自己啊!我不想改变!
那你干嘛要在一个赚不到钱的行业里躺着,却又不想改变这个“赚不到钱”的状态,况且你又没有达到财富自由的状态?
这不是欺骗自己,那是什么?
灵魂在抗拒,肉体在受苦,钱包还瘪着。每天起床像上坟,工作起来像受刑。这才是人生最大的败笔,纯纯的内耗,无限的负数。
成年人,路都是自己选的,不怨天尤人,但不要骗自己是最重要的。
真要躺,那就创造一个舒服的状态,别躺下后发现硌着,然后还装出一副享受的样子。没人会心疼你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