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书上看到有人考古一个提问,留意一下这个回答的时间:2022年2月15日。
再给你一个这样的信息做参考:2022年2月15日,BTC的价格大约在42586.46美元至44667.22美元之间,收盘价大约是44575.20美元。
当时BTC其实已经处于牛市阶段,很多人会犹豫:这么高了还能买吗?
可是包括方舟基金的Cathie Wood当时也都预言说,5年后会上涨到20W美元左右。不过,这种预测谁都会吹啊,又没成本。
随后BTC的走势其实狠狠打脸这位网友的,BTC在2022年4月达到阶段性高位后就开始进入熊市,22年年底最低到1.5W美元。
我想,当年看到这个回答的人,一定会嘲笑这位网友,梁静茹给了你多少自信?12万美元?现在只有一个零头都不到!
不过从2023年开始,BTC的价格节节攀升,直到2025年10月初,达到历史性高位12.6W美元!
哪怕以这位网友回答时的价格来看,差不多3倍!
虽然3年3倍并不能说“暴富”时机,可是Cathie Wood的ARK基金预测说,2030年,最保守估计,30W美元;合理估计,71W美元;最牛估计:150W美元!
请问:你会买吗?
不用犹豫,你不会的。你会提出各种理由的:这是庞氏骗局;这是美国人设计出来收割我们中国人的;投资这个是违规的等等。
说白了,还是那句话:一个人赚不到认知之外的钱。
很多人看到各种机会,但是他只是“看到了”而已,他不会觉得这件事和自己有关的。
别说投资了,我鼓励同事们要留意生活中的各种信息和新闻,其实都是可以拿来和客户聊的谈资,都是自己做自媒体的素材。有多少人真的做到了?还不是一个个低着头说:我没有素材,没有灵感呢!
我的灵感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我偶然看到某书上这个帖子,就让我有感而发?说白了,没有建立“这件事与我有关”的敏感。机会错事,也很正常啊!
好,你通过留意到我的这篇文章,认真想了想,BTC是不是该投资呢?你估计满脑子疑问:真的30W么?真的会71W么?150W,扯淡吧?
你不会信,因为在你的认知世界里,没有什么是这么上涨的,除了骗局之外。你看不到,所以你不确信。
你问我:你信30W么?
我也不知道啊!信不信有关系么?我又不是全副身家ALL-IN进去,试下投资一点又有何妨?
在2021年,我终于下定决心开始尝试进入BTC的领域,开始逐步定投尝试。金额差不多也就我一支股票的仓位上限。
如今我把每月GOF派息的一半买入BTC,它被我称之为彩票资产。
没错,我依然觉得它是一张“彩票”,因为我不懂背后的上涨逻辑,也不存在什么信仰,但是我愿意去尝试一下。即使真的归零又如何,又不是亏不起。你都投资大A了,难道还怕亏钱?
觉得“可能”是个好机会,那就试下!这样的思维也影响了我的生活和工作。
在2022年,我通过校友推荐,参加了团队的实习计划,了解到香港保险业的机会。作为一个理工科博士在读研究生,好好的书不念,退学去做保险?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疯了吧?他是不是犯错被学校开除,不得已才做保险的?
你问我,你能预判到第一年就能做到MDRT,就能成为当年全公司的最佳新人奖?能看到二年后就晋升主管带团队,6年后成立自己的区域成为区域总监?
当时谁能知道2015年和2016年会出现港险大爆发的潮流?谁能知道23年通关至今又会迎来新一轮机会?
看不到,不知道的。要是有算命的跟我讲这些,我都会觉得好笑!
那当时为什么我愿意从事保险业?因为我看到似乎有人做得不错,而我又不喜欢之前科研和制造业工作,那为什么不试下呢?
我和我当时的女朋友,现在的太太讨论,我问她:如果我做不好怎么办?
她说:我养你啊!她当时也只是拿着微薄的奖学金。可是,就这句话,让我决定试下。
能不能成功?鬼知道。但我知道,如果我不去努力尝试,那肯定没戏,试下呗!
很多人对保险业挺感兴趣的,但是真的要她去做呢,又犹犹豫豫的。说实话啊,这样的性格,各种好机会真的与你无缘的。天下掉钱的,你不想着拿盆去接,反而去躲屋檐下去了。
认知决定了财富天花板。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