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很多人开始关注:高中毕业,通过伪造各种研究履历,成功被聘用担任大学博导,最后还是他的学生无法复现之前的研究成功,对导师产生怀疑,才发现他过往的研究履历均属造假。

具体事情过程,感兴趣可以自行去搜索,网上一堆。
这事儿我特别留意了一点,他的入职时间,2023年。换言之,一个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的人,在一所大学里正正经经地当博导,成功申请上千万的研究经费,还教导学生!能够顺利地工作一年多、近两年时间没有被发现?
你说这是管理漏洞,招聘背调根本不严谨,我都认可。
但撇开这些,很多大学教授在干的事儿,是不是一个高中学历的人,其实也能干好?
很多行业的岗位上,真的需要所谓名校的硕士博士么?难道拉一个高中毕业生,他就干不好?真未必。
如今很多朋友看我写的自媒体,聊天时也能够对金融经济事宜有自己的看法,就问我:你一定是学商科,学金融的吧?
我笑说:我本硕都是机械工程,博士是念供应链管理方向,根本和金融没关系。
随后我已经习惯对方露出稍微惊讶的表情。
其实你想想,很多行业工作所需要的技能,一定要科班出身才能做好么?
根本不是吧!很多人说自己的老板不懂这个,不懂那个。他需要懂很多么?真不需要。
我们大学阶段读的内容,有多少是在考完试之后还能用得上的?跟别说在毕业典礼上抛起毕业帽那一刻,早把4年学的东西全部丢在在大礼堂里。
走入社会,很多知识我们得在工作岗位上重新学,除了特定的科研工作之外,大部分岗位工作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上初中阶段就已经全部学完了。
哪怕很多保险新人必定要搞明白的IRR,内部回报率,你仔细看看,用到什么高深的数学知识了么?更别说,现在Excel或者网上各种IRR计算器,直接就能计算,你连公式是啥都不需要知道。
与实践脱离关系,这是如今大学教育的核心痛点。
那这意味着,上大学就不重要么?那倒也不是。
大学学历、是不是名校,本质上是一种优秀人才的筛选。中学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与其说是培养,不如说就是为国家,为社会,给每个孩子进行三六九等划分。
你想啊,在小学阶段,哪怕经过严格的幼升小面试,都会觉得有些孩子特别聪明,有些甚至自理都有困难的?但大家都是同班同学。
可是,到了中学,特别是高中阶段,无论是中考还是入校后的分班,基本上尖子生就是扎堆在一个班里,跟不上的就会被淘汰到普通班。同一个班级的水平能尽可能拉进,但班与班之间,可以说是云泥之别。
当年我所在的中学,并不算上海顶尖,但作为最优秀班级,基本上也是一半人以上考入了复旦交大,以至于我一直觉得,其他班应该也差不多,考上复旦交大的比例,哪有那么低?可后来我才知道,在我们高中,其他班级能考上复旦交大的总和,不超过一只手。这就是筛选的结果。
教育的本质,是筛选。这也是很多企业会看重第一学历的原因,因为在HR的角度,这确实是对人智商和学习能力最简单直接的衡量标准。
那有没有第一学历不高,同样很优秀的人?当然有!他们的优秀,都体现在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动力!
换言之,他们不但遇到问题,能自己很快找到方法去解决,更重要的是,他们能不断找到新问题,新方向,然后还能找到方法去解决!这就是优秀。
我拿自己举个例子,这两天你知道我又开始跟谁学习了么?Dan Koe,一个油管“一人公司”的大神。
在自媒体方面,我虽然阅读量庞大导致我或许不会缺灵感,但是为什么有些我觉得不错的内容,读者看来没什么反应?为什么别人就可以?有没有系统性的方法论,我可以借鉴用到咱们保险领域的呢?
很偶然的机会,我发现有Dan Koe这个人,他已经出了一系列的内容,你感兴趣可以去了解下。
是有人逼着我去学这些么?是因为我自媒体做得太差了?当然不是!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但是想知道可以怎么做,这是我提出的问题,我愿意主动去向更牛的人学,这就是自主性。
有自主学习的意愿和学习能力,同时又有很好的执行力,这样的人在哪个行业都能很优秀,在保险业起码是TOT和大团队长起步。学历重要么?学什么专业重要么?
你想想,自己是不是这样的人呢?
如果你愿意让我不断鼓励你成为这样的人,要不要考虑下加入我们团队,让你有更多机会在我的影响下,成为这样的人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