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X发文,就造成1011爆仓惨案,看到各种“告别”帖子,说什么全副身家清零,还负债等等,我都怀疑这些是不是引流贴?真有那么多人追求“爆仓”的人生么?不懂啊!为什么呢?!
作为一个理工科“博士肄业生”,我最近学到一个新词“财富稳定态”,来描述“保值增值”,非常有意思。
什么叫“稳定态”?
想象你的人生或家庭财富是一个可以停靠的“平台”。这个平台有明确的海拔高度(财富净值和生活质量)。一个“稳定态”就是一个坚固的、可以让你长期安稳生活的平台。
那什么叫“不稳定态”?
就是连接两个平台之间的,是“过山车轨道”。它可能冲得很高,也可能跌得很低,特点是剧烈波动、不可持续。
我们真正应该追求的,是不是从海拔1000米的A平台,通过中间的颠簸轨道,最终安全达到海拔1500米的B平台?至于中间过程是冲到2000米,还是跌到500米,那都是过程,只要你没摔死或吓死,最终能够站稳在B平台,那就是成功的“保值增值”。
可现实是什么呢?很多人常常把“过山车”冲上最高点的那个瞬间高度,误认为是自己的财富水平。比如,在牛市中,看到股票账户市值翻倍,就觉得自己富有了。
结果呢?就如同这次加密市场爆仓,不就是半场开香槟么?
既然很多人要的是“保值增值”,那你就不要把自己的理财当做过山车公园去玩,我们要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刺激,对吧?
怎么做?我自己的组合就是用三步走。
第一步,你得知道自己的“稳定态”是怎样的。
A平台:现在目前的开支如何,被动收入能够涵盖多少?比方说,我问我太太,我们家目前每个月生活开支是多少?然后房子等其他费用是多少,我要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关注组合能够产生的股息被动收入,股市市值的波动对我而言是没有意义的。
B平台:下一个阶段的目标,需要多少开支?被动收入目标多少?比方说,孩子上学了,那么希望未来每年暑假都带她去一次出国旅行或度假,再加上她其他的开支,我们的支出又增加多少,被动收入又要增加多少?
C平台:最终,财富能够抵御重大风险,包括重疾,或者大环境经济萧条,并且能够做好财富传承的工作。我和我太太商量,我们可能最终还是需要设个离岸信托,从而把财富交给信托公司来帮我们支付养老费用,也让女儿和孙代,成为Trust Baby,避免婚姻分家的麻烦。
第二步,选择能够构建“稳定态”的工具。
这样的工具要能够提供足够的确定性。储蓄保险当然就是其中之一,即使有部分分红是非保证的,但是再不保证,好过你爆仓吧?按照预期现金流提取,打个9折?不行就打个8折来计算。
优质的分红股,特别是美股的股息贵族等,以及分红ETF,比如SCHD等,又或者是比较稳定的派息ETF,GOF和QQQI等,都是我自己构建稳定态的工具。
而指数定投,QQQM,VGT,SPMO,甚至于BTC,则是高波动工具。
要不要?当然也要!他们是负责进攻,“往上冲”的轨道之一,但是在看到他们的潜在收益之前,我们得明白他们的风险。
我绝对不会碰合约,ETF或者BTC现货,哪怕插针,哪怕熊市,我都可以等待。杠杆合约可不会给你这样的机会。
最后一步,“轨道”和“平台”的组合搭建。
我觉得有些人很奇怪,为什么要在投资股票和配置储蓄保险之间做选择呢?
他们根本就是两种工具啊,你要的是稳定态的平台,也要轨道啊!
高波动工具,比如指数定投ETF等,是争取超额收益,试图将“轨道”的高点推得更高。
而保险和现金流投资等这样的确定性工具是来兜底的,确保无论“轨道”如何起伏,你最终都能安全着陆到一个明确比现在更高的“稳定态平台”。
如果你清晰地知道十年、二十年后,必然有一个更高的平台在等着你,那当下的任何市场波动,在你眼中都只是通往那里的、一段值得欣赏的风景而已。
别在路上,让自己撞车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