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有个客户和我说:他之前都是听消息做投资,有朋友说这个好,他就投一下,随后发现跌了,于是就卖,可是等他卖出后,结果如何?你不难猜到吧?股票当然就上涨了呗!
他觉得这样没章法的投资,不是个办法,看我经常分享现金流投资,于是就想学习。
我说,学啥都不重要,你的根据地是什么?就好像咱们当年的延安。
他说,应该就是我的工作吧?
我纳闷:你自己创业当老板了?
他说,没有啊,我还是打工啊...
那你不就是佃户么?怎么还把自己当做地主了呢?这块地是你的?
如果你老了,病了,摸鱼了,这块地有没有可能不再给你种了?
点头?那你怎么能把自己的工作视为根据地延安呢?它压根不是你的啊!
如果你多读一些历史就明白,所有枭雄/英雄起家,都是在找到自己一块根据地之后,才慢慢站稳脚跟的。
大家熟悉的刘皇叔,在得到荆州南郡之前,简直就是个“流浪汉”。他有关羽、张飞、赵云等天下名将,也曾获得徐州(短暂的“地”),但始终无法稳固。他投靠过曹操、袁绍、刘表,始终寄人篱下。
直到赤壁之战后,刘备“借”得荆州南郡,才有了第一块真正意义上的根据地。从此,他能够在此招兵买马(庞统、黄忠、魏延等来投),积累钱粮,并以此为跳板西取益州。入主益州后,他真正拥有了稳固的“地”,才得以建立蜀汉政权,与曹魏、东吴鼎足而立。
朱重八更是靠一个讨饭的碗起家,起步最晚,实力最弱。但他采纳谋士朱升的建议,以南京(应天府)为根据地,推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当陈友谅、张士诚等人急于称帝称王、四处攻伐时,朱元璋默默地将自己的“地”经营得铁桶一般,兵精粮足。最后,他以此为基础,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北伐中原,一举成功。
咱们教员的延安根据地更是耳熟能详,不多说了。
没有根据地,就是流寇;当有了根据地,才能成为军阀,才能割据;至少也能举起梁山好汉的大旗。
“根据地思维”,本质上是找到自己生存底线和发展基本盘。
物理上的根据地,提供了地理上的战略纵深和回旋余地。打败了可以退回来休养生息,而不至于一败涂地。这是“退可守”的根基。
它也是兵源、粮饷、赋税的稳定来源。有地,才能“屯田”,才能“养兵”。否则,抢来的钱粮终会坐吃山空,募来的士兵只是乌合之众。曹操的屯田制、朱元璋的“广积粮”,都是发展的基本盘。
你看看如果你是个打工族,你的饭碗能不能成为你的根据地?收入完全依赖主动工作,一旦停止工作(生病、失业),现金流立刻出问题。甚至于,我觉得未来公务员的饭碗都未必那么稳固。
在投资上,依赖“低买高卖”的价差,像在战场上抢掠,收益不稳定且风险极高。
更何况,大部分散户根本是没有章法,只会听消息,看新闻来做投资决策,你是觉得庄家机构他们是在深山老林里断网投资的?咋滴?他们消息没你灵通?都能被你收到的消息,到底是机会还是诱饵?自己想想啊。
为什么我能这么说,因为我以前也是这样的思维啊!看到中概股上涨,又觉得美团、小米等各种新闻,于是追入。之后中概股暴跌,各种煎熬,不得不止损放弃。
在2022年时,我回头看自己富途5年左右的总收益,港股是亏损的。美股就靠着定投纳指赚了5W美元左右。
随后痛定思痛,我真没有兴趣,也没精力去短炒。我要的就是尽快能够让我的投资现金流覆盖我的生活开支,我要的不是低买高卖,我要的是更多的现金流!
我要成为一个有稳固城池的诸侯。我的“封地”能够在我睡觉时候也产生“税收”(股息、租金、保单现金流等)。
如果市场低迷,或者再次发生类似于口罩时期的事情,我的“封地”带来的收入能够覆盖基本生活开支,让您在市场低迷或职业空窗期有“粮草”渡过难关。
如果市场不错,那我可以把稳定的现金流再投资,用于继续购买资产(招兵买马)或尝试高风险高回报的机会(开疆拓土),心态从容,进退有据。
就好像现在我把GOF产生的每月现金流再投资到SPMO和BTC上一样,用稳定的被动收入去买一张潜在高收益的彩票。
于是乎,看到很多人讨论自己的投资收益如何如何,我压根不在乎。
安心依托于自己的根据地,收自己的“租金”,安心“刮彩票”,不好么?
在你的根据地稳固之前,谈个毛线投资机会呀!够格了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