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女儿突然把积灰已久的魔方放我面前,说:我考你,你来拼。
之所以我家有两个魔方,是因为在口罩刚开始时,在家无聊,刷到抖音上有人把魔方玩得很溜。我从小就没学过到底魔方是怎么还原的,于是怀着好奇,就买了一套视频课,终于实现了“第一次”。
转眼5年过去,这个魔方又因为女儿出现在我面前,幸好当时的视频课依然躺在抖音账户里,于是快速重温,不久把还原魔方递给一脸惊喜的女儿。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小幸福?
会还原魔方这种技能有啥用?就取决于你有没有尝试深入思考了。
你觉得两个任意打乱的魔方,他们的还原步骤是一样的么?
哪怕你不会玩魔方,都会觉得,步骤肯定不一样,但是本质上方法是类似的,对不?
Bingo!还原魔方其实没什么特别的技巧,因为它有标准的还原公式。只要你愿意背下来,或者每次看着步骤,不需要靠智商,谁都能还原,最多就是速度快慢罢了。
学还原魔方,学的就是这套公式。当你用这套公式的时候,你确信自己肯定能够达到最后还原的目的。
很多人觉得,我懂很多道理(公式),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无法还原魔方),为什么?
三个原因。
第一个,你内心深处根本不相信这个公式。
我见过网上有人问:既然纳指定投回报率那么高,为什么没见到人靠纳指财务自由的?大部分美国人投资纳指又没有限制,为什么大部分人依然很穷?
那我问:既然你觉得纳指回报率那么高,为什么自己不去定投呢?
你或许会说:因为现在估值很高,等低一些再投。
你信不信,等纳指真的大跌,你也不敢投的,因为你觉得自己是在接飞刀。
你以为自己发现了“致富公式”,但是你只是“盲人摸象”一样,看到网上各种野路子的评论,一知半解的财经新闻,内心中,你根本不信任这样的公式。
于是,在上涨过程中,大家都会认可“相信国运,定投纳指”;可是,在2022年熊市时,能听到这样的评论么?没有的。那时候只有人说:股市都是割韭菜的,美股也一样。
过去十多年,有没有人靠美股发财的?大把。但是,这样的人,是不在大部分人身边的,因为人以群分。你环顾四周,发现怎么都赚不到钱?其实就该内省了。
第二个原因,你胆敢跟机器去PK?
还原魔方的第一步,不是上来就用公式,而是要判断魔方的状况,黄色中心点在哪里?白色十字怎么先做出来?
我看过一些玩魔方的比赛,很多人能几秒钟就还原。其实挺没意思的。
早在十多年前,我就见过用乐高模型搭的自动魔方还原的机器,无论这个魔方如何打乱,几秒钟就搞定。
为什么?因为只要知道魔方的初始状态,各个颜色在哪里,接下来就是套用公式,这事儿,机器比人能做得更快,更何况如今进入到AI时代了。
一个完全标准化的工作,AI和人,哪一个做得更好?哪一个成本更低?很明显,对吧?
之所以如今很多标准化依然需要人存在,说白了,是需要人来为责任背锅。万一出错,你能怪AI,怪机器么?不能啊!你只能把锅丢给决定用这个AI机器,或者操作AI的人身上。所以,人还是有用的。
可是,还需要那么多人么?一两个背锅侠就够了,我干嘛要一群牛马?
如今已经有大厂的高管私下提醒,看看未来底层码工的招聘需求变化。这在暗示什么?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工作其实有明确的标准化步骤,也就是所谓的SOP,随后你又不是最终责任人,那完蛋,被输送到社会当人才,真的可能只是时间问题了...
最后一个原因,你看不清魔方的初始状态,连公式都没法用。
这才是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别。
就好像我给我们团队同事们写了30万字的培训手册,再加上有上万份精挑细选文档资料的AI知识库,是不是就掌握了开启保险业腾飞的公式?
但问题是,还有很多东西是没法靠公式的。
两个客户说同样一番话,比方说,我想下回头再约你聊。他们的意思真的一样吗?如果你有销售经验就应该明白。
有很多关于“人”或者“人性”的事情,是需要每个人自己去理解,去总结,去反思。即使我还为同事们写了一本“人性学习笔记”,都不代表每个人都能真的去掌握。
可是,反过来讲,也正因为看不清“魔方的初始状态”,AI机器都无法把它还原。而我们却有可能依靠自己的经验和对客户的了解,去逐步揭开“迷雾”。
这样的工作也意味着更难被AI快速取代。
就如同过去人翻过的错误,很可能会再犯一次;历史总是重复的。
于是,有很多“公式”其实早就被那么多智者总结过,只不过很多人懒地去读,不愿接受罢了。
能知道什么是公式,什么时候用公式,怎么用,成年人的终身学习,不就该学这些么?
这也是我培训团队同事们的重点,而不是所谓的产品细节。如果你也想跟我学,看看有没有机会和缘分,加入我们团队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