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西贝被很多人吐槽,我自己在小红书发了我的观点,都引来上百个评论。
不过我发现,两种人的评价完全不同。
一种,是经常出差的人,特别是码农,我见过评论说,他们出差的人均餐费预算是在80的话,那么他们会选择西贝。
为什么?因为他们对当地的餐馆不熟,他们也不希望去冒险品尝什么本地美食,毕竟他们是来工作的,如果搞坏肚子坏事,那就是拿自己的饭碗开玩笑。
西贝能提供什么?就是“贵一点的麦当劳”。你不会期待惊艳,但是符合你的预期。足够了。
但另一群人为什么骂西贝呢?
因为他们期待的是,我那么辛苦工作,不想下厨,就期望来餐厅有厨师在后厨亲自切肉,调味,炒菜煮食,然后端到我和孩子的面前,全家吃的开心。
毕竟,你的广告词也是主打“把更好的给孩子”。
可没想到,你在后厨拆的是料理包,连个厨师证都拿不出来,给1岁的孩子吃2岁的西兰花,这完全打破他想象的底线,他不骂你,骂谁?
其实,这完全是两种相反的客户,西贝错就错在,他的品牌定位竟然是同时服务这两群人!
那你说,海底捞为什么就没这个问题呢?
因为海底捞干的火锅,本身就适合中央厨房式的模式,反正东西也是顾客自己去煮。同时,海底捞提供了非常大的情绪价值,就算你觉得在你面前跳舞唱生日歌很尴尬,但是至少你是被重视了啊!
可是,有没有人不喜欢海底捞的服务?有!就是那些i人。
他们更希望,让我们安安静静地吃饭,不要来我面前跳舞,不要来烦我。这样的顾客或许就未必会选择海底捞。
顾客很清楚地知道,海底捞能够提供什么。没有“既要又要”的诉求。
这对我这样的卖保险的有什么联想呢?有。
我相信你也听说过,做保险的一定要提供很多情绪价值,提供感性的服务等等,那我想问问你,你有没有遇过有些客户,根本不希望跟你深交的?他只是想买份保单罢了?
我相信你一定遇到过。他们所期待的,是你能够清楚地给他们咨询清楚,站在他们的角度,帮他们决策这样的保险工具是否适合自己,金额多少适合。
结束之后,是否成为更加深入的朋友?就看缘分,但并非绝对。甚至于,很多人不愿意跟自己私交太好的人咨询理财问题。
可是,也有另外一些客户,她可以因为跟你的关系好,因为喜欢你这个人,甚至对你说:你说怎么买,买多少,听你的,不用跟我解释,我听不懂,我信你。
这样的客户,你觉得应该提供的价值是不是和之前那种完全不同?
我们作为保险业,个人品牌的灵活度当然比西贝这样的大连锁要高得多,每个客户我们都能区别对待,这是我们的优势。但是,我们需要明白,客户的预期是什么?
可以提供标准化的服务,能够拥有大量的客户人数,但是绝对不会对大部分客户提供“过多的”服务;
也可以提供“我眼中只有你”的情绪价值服务,设置更高的客户门槛,从而只为少数客户服务。
大部分保险人,都是从“提供标准服务”,慢慢转变成,“提供高门槛服务”,慢慢放弃大众市场。
这涉及到经营理念的转变,怎么做自我营销,以及主动拓展那种人脉圈层,自己又需要具备不同的能力。
并不是说说那么简单,而是必须落实在每天的工作上。就好像西贝,你不能跟大家说,“我要用心对待每个客户,能现做的就不预制”,结果却是“没有什么菜是能现做且满足顾客出菜速度要求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