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媒体上,我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提问:
美股过去十年上涨那么好,投资美股那么简单,为什么没听说什么人通过美股实现财务自由的呢?照理,美国人都能自由,不用工作了啊!
类似的,我相信也可能有人问:
吉力你提倡的现金流投资如果那么好,为什么身边没什么人通过这个方式实现财务自由的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
第一,你的圈子不对呗!
第二,投资这事儿,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能提出这种问题的,很可能说明对于投资的认知处于非常有限的程度,身边的朋友圈子,多半也不会讨论太多投资认知的话题;又或者,有高人在身边,知道你也不懂,干嘛要和你说呢。
如今这年代,即使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会整天在你面前炫耀?他犯神经啊!在仇富盛行的大环境下,见面哭个穷,让你觉得自己不是最惨的,难道不是最礼貌的社交礼仪么?
之所以我能这么说,就是因为我现在的投资认知,不仅仅是书上看到的,而是真的看到很多人在这么实践。
早在2013年时,就和一个做投资的朋友聊起孩子教育金的事儿。他很认可储蓄保险,不过他也提了一句,除了保险之外,我建议你投资纳指100ETF,孩子18岁成年时,积累的资金会让自己和孩子很安心。
当时我也没把这样的经验当回事,依然按照习惯把每月部分储蓄投资到盈富基金(恒生指数ETF),觉得开美股账户太麻烦。一直到2017年,才重新意识到当年这句话的价值。
渐渐的,我也发现在美股市场里,Dividend Growth Investing是一种很被FIRE社群推崇的一种投资方式,我1Wx1W组合所抄袭的Dividend Growth Investor博主和Tawcan的博客,都是我定期都会去看看有无更新。他们过去十多年的投资历史和数据展示,也生动的展示了财富雪球积累的过程。
Dividend Growth Investor从2018年开始的组合演示
Tawcan组合每月派息
现金流投资的方式就和配置储蓄保险一样,只要按时投入,然后耐心等待,就能够有安稳的被动收入,很简单的啊!
错了,这件事,其实很难。
为什么呢?
因为噪音太多了!
没有任何一种投资是在每个时期都遥遥领先的,如今巴菲特都在被嘲笑,跑输标普500指数,说他该退休了。
看重股息派发的现金流投资方式,在牛市阶段通常会显得落后,毕竟能够派发稳定股息的公司,肯定不能指望还有很牛的爆发力。
如今A股和港股市场也同样节节攀升,很多热门股涨停都不止几次了,身边朋友也肯定有“撞大运”赚到不少钱,于是内心开始动摇:是不是我还是投资XX个股,赚得更多呢?现金流投资这种“太慢了”!
之所以我知道一定有这样的心态,因为我自己都避免不了。
因为过去两年美股分红ETF SCHD的投资回报相对于标普500和纳指100实在太落后了,以至于我都觉得有点不甘心。考虑到1Wx1W组合已经投资大量的分红个股,于是就停止了SCHD每周定投,改为投资QQQI和VGT,更加侧重在科技股上。
口头上说,看好科技,其实内心不还是觉得,这些科技股涨幅更好吗?
连我这样现金流投资的簇拥,在市场上涨的大氛围下,都被诱惑。投资,更多的是对人性的抗争。
巴菲特那句:很多人并不想Make Rich Slowly,真是至理名言。
可是,追求热门个股,真的是好主意么?如果有那么简单,股市里就不该有穷散户了,股市就该成为全民致富的ATM机。
事实呢?每轮牛市,散户或许是能在期间赚到一些钱,但最终大概率会站在山顶上瑟瑟发抖。
说白了,散户这种三无产品,无专业,无经验,无背景,在短线炒卖这样的“零和博弈”PK竞赛里,凭什么能赢人家机构,赢人家成熟的专业投资者?
看了几场NBA,就敢嘲笑CBA职业球员都是吃干饭的,还不如自己投篮准?
三根阳线,改变信仰。投资这事儿,真没你想象得那么简单。
清醒点,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确实是不可能通过投资来实现财务自由的,毕竟,人人都能自由,谁还给你大晚上送烧烤外卖?
如果已经积累了一些财富,就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该配置保险就配置,该定投指数就定投,该持有分红股票和ETF就长期持有。投资理财的目的,更多的是让我们守住财富,并且让自己有更稳定的被动现金流。
纯粹靠投资来逆袭,甚至财务自由?不如先去看看祖坟有没有着火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