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香港股市的金融工具非常多元,最近各种主动型ETF也纷纷登场。不过,许多散户其实没留意到,香港的ETF“真心很贵”!
比如这两天有一只新上市的ETF,名字叫“美股高入息ETF”,英文全称是:Hang Seng JPMorgan US Equity Premium Income Active ETF。
看到这个名字,我立马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不就是大名鼎鼎的JEPI的“港版”!
这次恒生和摩根合作,把JEPI搬到了香港,连英文名都几乎没改,只是前面加了个Hang Seng,后面多了个Active。其实JEPI本身也是主动管理的,两者在管理模式上没什么本质差别。
但让我比较在意的,是它的管理费。JEPI的管理费(Expense Ratio)写得很清楚,只有0.35%。而港版的这只恒生ETF,管理费竟然高达0.7%,全年经常性开支比率更是每年0.85%!也就是说,港版的费用比美版贵了一倍还多!
更有趣的是,这只ETF并不是在香港独立投资管理的,而是作为一只“联接基金”,至少90%的资产净值其实都是投资于主基金——JPMorgan ETFs (Ireland) ICAV - 美国股票高入息主动型UCITS ETF。
虽然通过爱尔兰注册的ETF,在税务上比直接买美股JEPI会节省一点,但未来表现能否和JEPI同步?派息会不会一样?多花一倍管理费到底值不值?这些还要看未来的实际表现。
虽然两只ETF在成分股比例上有些小差别,但主要持仓和行业分布其实差不多:大约20%投资于资讯科技行业,其次是金融(15.1%)、工业(14.3%)、医疗保健(12.5%)和可选消费品(10.3%)。
说到底,既然能在香港开港股账户,其实开美股账户也不难,那为什么不直接买美股的ETF呢?如果考虑到股息税的问题,还可以选择像SPYI这样的ETF,它的分红几乎全部属于Return of Capital,对于我们这些非美国居民来说,下一年还能退税。
所以我自己定投时,宁愿选QQQI,而不是JEPQ(JEPI的纳指版本)。
其实,香港的ETF收费普遍偏高——当然,内地A股的管理费还要更贵!比如盈富基金(Tracker Fund of Hong Kong),目前的全年经常性开支比率只有0.066%,已经算很低了。但美股的标普500指数ETF——VOO的管理费只有0.03%,QQQ更只有0.02%。
主要原因还是美股ETF的规模大,哪怕基金经理工资比香港高很多,但摊到庞大的基金规模上,每个投资者分摊的成本就低得几乎可以忽略。这也是为什么,所有对美股散户友好的建议都是:买指数基金ETF,而不是个股!
如果有选择权,优先考虑美股ETF会更划算,除非你真的更想投资港股上市公司。对于能投资港股的朋友来说,其实用港币还是美元投资,区别真的不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