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有不少对我们团队感兴趣的朋友们是通过“吉力说”的各种自媒体平台认识到我的,也有人问,当时是怎么想到要做自媒体的呢?
我的答案很简单:穷则战术穿插,富则火力覆盖。
从事传统销售行业,特别是保险业,原则上都是尽可能与客户面对面交流,很多人脉关系也需要靠线下去建立。所以你有没有发现,在2020年左右很火热的“互联网保险”现在也基本上只限于比较低价的消费型百万医疗等等。
保险,始终是需要面对面交流,才能更容易地建立起信任,让客户克服“反人性的痛苦”,来为“未来的自己”去花“现在的钱”。
在2013年刚刚入行时,我就非常羡慕有同事和同行可以以“交际花”的姿态穿梭于各种社交场合,似乎和每个人都能自来熟。还能很快和很多人建立“闺蜜”般亲密的关系。
在入行第一年,在香港根本没有什么人脉,于是我也去参加各种社交场合,几乎没有一个周末是在家里度过的。当然也认识了不少人,加了不少人的“微博”(当时微信还没有正式兴起),交换了不少名片。然后呢?500份名片虽然进入了我的“吉力理财通讯”的电邮地址群,可是真正建立私人关系的,比例低于10%。
当时我问我师傅,我很羡慕人家能够和客户朋友在晚上11点还通电话,倾听他感情上的痛苦,这样的关系真是深厚啊!
时隔10多年,我依然清晰记得他笑笑后给我的回答:你真的愿意在睡觉前,听一个人叨叨叨,成为他一个多小时的树洞吗?
是啊,我不想啊!大晚上的,我想睡觉啊!要聊天,干嘛不和枕头边的老婆聊,要成为一个电话树洞呢?
同样,当时的我刚刚读完5年半的“本科后”学历,满脑子的理工科直男思维,让我提供情绪价值、理解人性的复杂,在陌生社交场合,和刚刚握手“连名字也瞬间忘记”的人谈笑风生,臣妾做不到啊!
怎么办?我只能找适合自己的,当下我更加擅长,同时也可能有效的方式,就是写保险理财科普的专业类文章,发给我有联系方式的所有人,期望用这样的方式来建立自己专业度的口碑。毕竟,我认为大部分想买保险的客户,还是希望找一位专业人士,并不只是“碍于人情”。
于是,从2013年的3月份开始,我每两周就给几百人发送一篇“吉力理财通讯”的电邮,当年还没有公众号呢。这样的事儿,我保持了几乎一整年。2013年10月初,我在入职还不到一年,达标了MDRT!
有公众号之后,我又开始在公众号上持续写作,有两年甚至保持了日更公众号。从2017年,我又自己录音,把公众号文章读一遍,把音频上传到喜马拉雅FM,做自己的音频频道;2020年,做油管的长视频,2021年,开始做短视频...
咱们当年红军之所以要打游击战,志愿军之所以要战术穿插,不就是因为火力不足么?要是靠博古、李德这种书呆子,满脑子“正规战”、“阵地战”的思维来指挥,结果就是硬刚白崇禧、李宗仁,湘江一战,八万人被打到三万人。
相反,李云龙怎么起家的?伏击战缴获迫击炮,山坳里干掉了日军观战团。没错,《亮剑》是电视剧,但是这个故事的原型是八路军团长王近山带领部队在韩略村设伏,仅用大约半小时就全歼日军180人车队,击毙多名高级军官并缴获大量武器资料。这场战斗被认为是华北抗战史上的经典伏击战役。
真正的高手,都是在自己擅长的地形设埋伏。
所以如今有不少专业人士选择加入保险业,那么就要发挥自己专业方面的能力,保险工作本来就是生活化的销售,大部分专业其实都能和保险进行交叉。
哪怕在如今嘈杂的自媒体时代,优质的内容,依然是王道,依然是各个平台愿意用流量扶持的。守好自己的阵地,打好战术穿插,教员已经给了我们最好的示范。
不过,随着经验的积累,成绩的累积,最终也要让自己“富则火力覆盖”。
曾经我们可以有钢铁般的意志,如今也要让钢铁洪流也有意志。
保险最终是一种人与人的People Business,靠专业来立人设,是“山地游击”,能够同时提供情绪价值就是“步炮协同”。没有前期的专业信任,后期的情绪价值提供指挥被当成谄媚。
无论是对客户,还是对团队管理,甚至于对家人、朋友和孩子,其实都一样。
于是,我这几年让自己和团队持续成长的话题,也从钱法税医的专业,拓展到认知提升,再到理解复杂的人性,并且强调要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反馈。这是真正的“实践科学”。
不要去羡慕别人的“武器库”,专注于在自己的阵地里,把壕沟挖到极致。在专业的阵地里架起机枪,随后在人性洞察的侧翼布置诡雷,最后用情绪价值发动火炮覆盖。
这是我自己一路走来的“游击战”,我相信也适合所有其他行业专业人士转行到我们保险业的战术思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