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力说-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 首页
  • 关于吉力
  • 现金流投资
  • 保险
  • 个人成长
  • 财经分析
  • AIGC
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创造被动现金流,保险保障,以及个人认知,实现自由自在的生活
  1. 首页
  2. 现金流投资
  3. 正文

灵魂拷问:你投资理财,到底是为了什么?

05/31/2023 0条评论

和朋友聊天,他侃侃而谈自己的投资经历,买了什么股票和基金,然后感叹亏了多少多少......

我问他:你做这些投资是为了什么?

他一愣:这不是废话吗?为了赚更多的钱啊?

我继续问:那你觉得,赚到多少钱,才算够呢?

他想了想:没有想过,反正越多越好。

恰恰,这就是很多人在投资上亏损的问题所在了。

如果我们参加一个马拉松比赛,我们是不是应该会知道自己需要跑多少公里?是10公里赛程?还是42公里的全马?有没有某个比赛会告诉你,我们没有规定距离,你跑到死为止?

如果要跑全马,是不是就要安排好自己的体力,同时也要根据中途的Checkpoint,来进行调整配速?把马拉松当成1000米赛跑比赛的人,我想你很容易想到他最终的结果,对不对?

很多人在投资方面,恰恰就是在“根本不知道自己终点目标地瞎跑”!是有人拿枪逼着你必须要当股神?还是你欠了一屁股债要把股市当赌场搏一把?你有没有真的认真想过,咱们投资理财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至少吉力自己的“投资马拉松目标”很简单:

  1. 无论因为什么原因失去主动收入,投资理财产生的被动收入足够我们家节省地生活;
  2. 孩子能上什么大学,看她自己本事,但我希望能给她一份“低保收入”,可以允许她不会纯粹为了生存赚钱而工作,可以选择她喜欢、却不怎么赚钱的事业,让她有更多选择;但这笔钱无法不会让她躺平;
  3. 父母、自己或孩子生病时,有足够的保险和现金,支付任何突发情况。

只要能实现这三点,我觉得我不再需要靠投资“赚更多钱”,已经够用了。

有人会觉得,这不就是“财务自由”吗?人家胡润不是说要上亿才能达到吗?这根本不可能啊!

我尊重胡润研究院的研究成果,毕竟这是一个统计数据。但就跟和姚明平均一下身高,我们能打职业篮球一样,这样的数据,对我们个人,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我们反而要思考的是:我们家,每个月正常需要花多少钱?

我把这个问题抛给我朋友,他想了想说:我觉得没有孩子,一个月可能也就两万就足够了。

那我们的第一个小目标就出现了,一个月两万,一年24万。如果我们的投资理财,能够每年给我们产生24万的被动收入,是不是我们不用再担心中年危机的事儿?哪怕突然失业,我们也依然可以继续把日子过下去?(插一句,其实待在家退休的开支,会比你工作时期,要少很多。)

那需要多少钱,才能每年有24万的被动收入?这个就取决于你的投资回报率。

如果按照现在大致的定存利率,假设每年3%,那么就需要800万,每年就有24万的利息,当然,我们暂时不考虑通胀,否则金额必须要再高。

全部靠定存来理财,这也太保守了,那如果我们考虑下现在流行的美元储蓄计划,在10年后,每年就可以提取总保费的8%,一直到终身,那么理论上只要有等值300万总保费的计划,也就是每年60万保费(5年期),就可以实现这样的目标。

那我们的问题就很简单了,如果已经有年交20万的储蓄计划(5年期),是不是已经完成目标的1/3了?如果这24万被动收入,全靠储蓄计划来完成,是不是我们未来再需要准备2份年交20万的计划,就能达成?

你不要杠,我当然知道这里同样没有计算通胀,毕竟现在的24万开支,在10年后,肯定要上涨更多。

但把一个非常模糊的理财目标,转换成为更具体些的数字,就相当于在马拉松比赛里,我们设置好了5公里、10公里、半程、30公里、以及最后5公里等这些Checkpoint,让我们知道,自己的进度在哪里,我们又需要再努力多少?

如果你有办法,把自己的开支给降低,那么会距离自己的“自由”会更加近一些。

给孩子“低保”的目标,以及给三代人的应急资金钱的配置,思路是一样的。当你完成了自己第一个小目标,完成了第一个马拉松,自然就可以继续朝着第二个迈进。至于到底要存多少?还是那句话,你得先问问自己,这个目标的预期开支是多少?

那有哪些投资理财可以创造被动现金流呢?

  • 银行定存:最稳妥,回报率也最低的被动现金流,但目前利率在下降;可以考虑美元定存;
  • 内地增额终身寿:保证回报,以目前的产品,投保6年后,大约可以每年创造总保费的3%-3.3%现金流;
  • A股和港股的收息股:比如公用股类似于长江电力(A股)、长江基建(港股),股息率在4%-5%左右;目前四大行,港股股息率在8%左右;理论上,每年股息还有增长,但股价会有波动;
  • 美元储蓄:10年后,每年可以创造总保费的8%左右被动收入;
  • 美股收息股:股息率一般在3%左右,但是部分优质股票,已经保持50年以上连续股息增长,被动现金流非常稳定;

吉力自己则是用保险+股票收息的方式,来创造我的被动现金流。

在我眼中,每一笔储蓄,我都会转化为:他会产生多少被动现金流,而不是他本金金额。

很多人会计算自己有多少“资产”或者“净资产”,其实这个意义不大,因为大部分人的财产依然是房产,而如今真想卖房子的时候,能不能以市价卖出去?目前这市况,你懂的。所以谈论的资产,可能无法变现。

相反,咱们谈论每年能收到多少被动收入,这样的钱是实打实的现金,可以让我们自由支配,也是我们自由的底气。

家庭如同企业一样,现金流就是不断流动的血液。如果我们理财的目标是为了更自由地生活,那么我们马拉松的过程,就是不断累积被动收入,直到它超越我们一个个设定的开支目标。

那时,去你的996,去你的中年危机,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标签: 暂无
最后更新:05/31/2023

吉力

Attraction志同道保险团队长, 迈向财富自由之路的保险人。 通过我的个人网站,你能更好地认识我, 从我的分享当中,收获启发。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财务自由之路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买了那么多保险,你算过累积现金流有多少了么? 这两天,大家都在晒自己的投资收益率... 企业家们慌了!家族信托被法院直接当成存款给扣划了? SPMO的甜蜜点:牛市狂热与战术动量 动量ETF还能跑赢纳指100? SCHD派息了!但是...
香港保险分红要真能实现,现在香港年轻人应该满大街亿万富翁?为什么好像世界上所有人都不希望你变富?如何理解REITs(房地产信托基金)的收益来源?——以VNQ为例这样的储蓄保险把家族信托的活都干了?!SCHD派息了!但是...动量ETF还能跑赢纳指100?
又逛又一城,想起当年投资“又一城基金” 乱世黄金,在香港怎么买黄金“防身”? “网传”保险法“不再刚兑”,买的增额终身寿真的危险了? 在波涛中静静地等候——2021年9月投资小结 买了储蓄养老计划,万一将来失去行为能力了,怎么拿钱? 习惯了长期储蓄保险,为何在20年期美债面前却犹豫了?
联系吉力

标签聚合
SCHD 农业银行 国际家居零售 MO 1Wx1W 中国银行 长江基建 KR 电讯盈科 友邦保险
小广告

COPYRIGHT © 2023-2025 吉力说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