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问我:吉力,你做不做波段?
啥波段?你说短线高买低卖那种?
这个我没啥本事,自认搞不定那么“高技术”的活。
在2021年左右,我开始在港股里建立现金流组合时,就买入了中银和农行H股。当年他们每年派发一次股息,要扣10%的股息税。
当时我想,这10%能不能不给?因为算下来税费也要2W港币左右。于是就想到一个办法,在除权日之前一天的收盘前卖出,然后算好“收盘价-税前股息-交易所手续费”的价格,只要我之后能够比它更低的价格买回这些股票,我不是相当于提前把这些股息全部落袋么?还免税呢!
能不能执行的呢?当年我成功实现了这个操作。还沾沾自喜。
到了第二年,要不要故技重施呢?
当时也确实在除权日之前把股票卖出了,但是... 在重新买回来时,就在想:要不要等更低的价格呢?银行股是不是还是很好的投资选择呢?......
回头看看2022年银行股啥股价?我在A股一直不折腾的农行已经250%的回报,中行也有130%,可是当年我却犹豫了... 最后,真的买入其他股票去了。
其他股票有没有赚到呢?也有啦。但是相比银行股后来的涨幅,是远不如的。
于是我就明白,我是个农民,而不是个猎手。
要种地,就好好种地,一个农民羡慕人家打猎,结果就是猎没打到,地也荒废了。
要知道,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当农民的技术难度要远远低于当猎手。
你需要做的,就是选对种子,然后等着就行了。
当然,种子选对,很重要。本身就是烂种子,或者是被炒熟的种子,那么再怎么等待可能都不会发芽。
不过,只要你不贪心,选种子的难度倒也并不大。
比方说,这两天我跟随Dividend Growth Investor的专栏,让1Wx1W组合买入一支新REITs,ESS。
这家公司主要在美国西海岸做公寓出租的。
这家公司从1994年上市以来,每年都保持了股息增长。
近几年的股息增长有放慢,过去5年股息增长率是4.5%,过去10年股息增长率则高达6.24%。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依然保持了股息增长。
这样的REITs就是非常典型的“种田”。每年4次股息派发,每年的收成也会逐步增加,当然收成的增速是否能够让你满意,就见仁见智了。
事实上,现金流组合提供的就是稳定的被动收入,并不在意回报率。
希望获得高回报率,VGT,SPMO,QQQM等才是主力进攻球员,锦上添花的作用。甚至于,我期望这种指数定投组合给予的资产,是我们俩夫妻这辈子都不需要花的资产,未来传承给女儿和她的孩子就好。
种地靠的是心态,而不是技巧。定期播下种子,然后就靠耐心去等待收成就行了。VGT等指数定投的思维也是一样的,如果你相信未来股市是能长期向上的,那么就算遇到熊市大跌,就好像遇到灾荒,靠被动收入和主动工作收入,挨过去就行了。难道农民遇到灾年就必定得饿死么?没这道理。
这样的投资农民心态和持股方式,是我觉得大部分资产达到还不错的朋友们值得思考是否适用于你们自己家的。
其实,储蓄保险的理念也是类似的,这也是很多人会把保险+收息股共同作为现金流组合的原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