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投资港美股要向内地税局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的事,已经得到官方的正式确认。
很多人依然在讨论是不是直接开设美国的盈透等,属于FATCA的范畴,不会通过CRS互通。是否靠谱,我只能呵呵。只要是中国税务居民身份,未来越来越难躲开全球征税。说到底,税务身份规划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作为香港税务居民,又是通过港股和美股获得股息来为创造自己的被动现金流,要交10%到30%的税,早就习惯了。
以前还被很多网友嘲笑说:香港身份投资美股反而很不划算啊!咱们内地身份只需要扣10%的withholding tax,你们要交30%,那还有啥投资意义?
我可以明确地说,哪怕顶着30%的税,通过港股和美股做现金流投资,获得稳定的被动收入,依然是值得的!
咱们先来谈港股。
大部分H股,也就是内地注册的公司、在香港上市,10%的红利税是逃不掉的,比如:中移动、四大行等国企公司。
以中移动H股为例,目前的税前股息率是5.946%,扣除10%的红利税,那么依然有5.3%左右的股息率。
同理,中国银行H股的税前股息率是5.683%,扣除10%,依然有5%的股息率。
考虑到如今国企央企在股息派发方面越来越稳定,毕竟大股东的央妈也要收钱,所以股息率和存款利率进行比较后就明白,哪怕股价不确定,依然值得投资。
还有一些国企,比如中信股份(股息率5.077%)、上海实业(6.408%),本身就是在香港注册的,不属于H股,不用扣除10%的红利税。
香港本地的“国企”,比如长江基建(股息率4.695%),股息派发的稳定性已经达到美股里的“股息贵族”,连续27年股息增长,港股市场里唯一。你把它当做高息定存来投资都不错。
上面提到的几支股票,都在我的港股现金流组合里,不可视为投资建议。
再来看美股,我顶着30%的税,依然觉得值得!我以我组合里的几只标的来说明。
GOF:税后股息率10.23%,从2013年至今,每个月保持派发$0.1821/每股的股息,12年没有变过。我把它看成一张每月派息的债券。因为它的股息基本上都算成ROC(Return of Capital),所以30%的withholding tax会在第二年初,退回绝大部份。
QQQI:税后股息率9.83%,一支以纳指QQQ为底的Covered Call ETF,还能够一定程度跟随QQQ涨幅。它的派息基本上全部都被归为ROC,所以withholding tax会在第二年全部退回。
这意味着,这两支ETF对于香港投资者而言是几乎免税的!
很可惜,对于内地税局而言,或许根本不会分这到底是红利、资产转让,还是“资本退还”,多半还是会按照20%扣除。但我以30%来计算的税后股息率,是否依然吸引,你自己判断了。
SCHD这支我“曾经的旧爱”,税后股息率2.68%,看似并不高,但是ETF持仓基本上都是美股稳定的派息股,股息每年增长是没有悬念的,唯一问题是:股息增长会是多少?
之所以它已经成为“我的旧爱”,就是因为在这两年美股牛市里,它的股价上涨幅度远远跑输了大盘。考虑到QQQI的高股息和退税特点,我更愿意选择QQQI。然后用QQQI派发的股息,不需要用于生活花费的情况下,再去“钱生钱”投资SCHD。
还有不少美股个股,税后股息率其实都不错,如果仅仅是为自己增长被动收入的话,其实都是不错的选择。比如我自己组合里有一些:
MO:税后股息率4.57%;
PEP:税后股息率2.86%;
PLD:税后股息率2.64%;
O:税后股息率3.95%;
下面这个股息贵族的榜单里,都是股息连续增长超过25年以上的个股,或许他们未必能跑赢大盘,但是像巴菲特仅仅凭借三十多年前可口可乐的投资,现在每三年就能收回一次当年的本金,这就是美股市场里大家愿意投资股息贵族们的原因。
当然,如果你暂时不需要股息,也真的想“递延”税务的话,那么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买入后,不去做任何卖出操作,直到退休时再说。
于是乎,定投VOO、QQQM,标普500和纳指100ETF就是最好的选择了。当然,对于内地居民而言,已经可以通过QDII基金进行美股指数投资,目前应该还是免税吧?
如果你并不想涉及任何股市投资,那么首选考虑的就是美股储蓄保险计划了。
根据现在的个人所得税法,无论是红利还是财产转让,都没有提到储蓄分红保险的事儿。并且,香港的美元储蓄保险在发生退保提款之前,也不涉及财产转让的个人所得,所以持有保单不会导致税务问题,未来退保时要不要交税,就看到时的政策到底怎么去解释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可直接视为投资建议。
除了吉力的保险客户之外,我不提供任何额外私下的投资建议。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