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同事跟我反应:咱们团队AI知识库的回答内容,不及我的预期啊?
我一愣,不会吧,拿来看下他到底问了啥?
我看完,抬头看了看他,问:你其实想问啥?我怎么没看懂?
问题问得不准确,AI怎么能得到你满意的答案呢?
Garbage in, Garbage out。以前在读博士时,我们老板天天挂在嘴边,我觉得他是在骂人。如今我也明白他除了骂人之外,心里在想什么了。
但其实,哪怕有些问题问对了,AI给你的答案依然未必正确。
比方说,有人问AI,我现在在甲方工作,如今乙方给我一个offer,年薪翻倍,我该不该去呢?
给谈论这个之前,我想到最近我在读中医的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的第一堂课,就一定会讲:整体概念和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就能引出生活中很有意思的现象:同样是感冒,为什么两个人吃同样的药,有人就会很快康复,而另一个人病情反而会加重呢?
很简单,从“病”这个名称上,两个人都是“感冒”,西医就是这么看的。但实际上,从症状上来看,两个人完全不同。
其中一个人,留的鼻涕是清的,怕冷,也不出汗,烧也不是那么高;
另一个人,鼻涕是浓黄的,喉咙还疼,高烧。
他们俩的“症”是不同的,基本上可以判断,前者是风寒,而后面那个很可能是风热。
那么,用针对风寒的药,对前者就很快药到病除;而风寒的药用在风热的病人上,你会让他更加痛苦。
所以,各位亲,如果你在网上买感冒冲剂什么的,务必看清楚,到底是针对风寒,还是风热,这两种药是完全不同的!
这在中医里,叫做:同病异治。都是感冒,但是治疗的方式完全不同。
这也是中医的整体概念思维,你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回到刚才讲的,在甲方待得好好的,乙方给高一倍的薪水,值得走吗?
同一个问题,对于两个人可能完全不同。
老王,在甲方年薪80W,现在供应商乙方要挖他,年薪160W,他可能就会开始盘算:
税后收入增加多少?因为税率增加了呀!
乙方工作不稳定,未来能做几年?在甲方可是能做到退休的啊!
在甲方做采购,是人家求着自己的;在乙方,那可是做销售,得求人的啊?
你说,老王会不会因为2倍年薪而立刻选择跳槽?他的顾虑就会很多;
再来看小李,也在甲方,月薪5000,现在乙方工作给他月薪1W,他走不走?
很可能走啊!月薪5000,基本上根本存不下什么钱,也谈不上前不前途的事儿。如今能有月薪1W,开始有储蓄了,管他能做三年还是五年,未来都有无限的可能。
你看,同样的年薪翻倍的offer,得出的结论可能完全不同。
老王对当下是满意的,而小李对当下并不满足。所以,同一件事儿,他们得出的结论根本就不同。
如今我们用AI去提问很多事情,常常有人抱怨,AI给不了什么真实有用的答案,道理很简单,因为每个“有用”的答案,必须是用整体概念去辨证论治的,你不能告诉AI说,自己感冒了,就要准确的中药。
学会正确的提问,别觉得谁都会,恰恰,至少目前的AI,就因为提问这个动作,把很多人拦在门外,无法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和思考。只把AI当作一个搜索工具,那就太低级了。
这就好像老佛爷坐在汽车里,但是这车依然是用马在拉的......
在普鲁士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凡是必须要有有标准答案的人,最缺乏的是就是系统性思考,以及接受“同病异治”这样的思维。是对,还是错?这事儿是要看前因后果的。可惜,学校不是这么教的。
那么,现在是不是应该让自己装备上这样的正确思维方式呢?哪怕是为了能更好的让AI为我们提升工作效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