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取决于信仰,这东西有就没有,没有就没有了。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投资。
投资和信仰之间的联系是怎么产生的呢?
因为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
我们需要很高的盈亏比,所以我们不得不做长线,巴菲特持股基本上都是按年,甚至几十年来计算。
在这样的长的等待周期下,我们一生可以投资的样本数量就少了。
巴菲特的“计分卡”逻辑,很多人知道,但却不理解。如果放在这个逻辑下,是不是更容易理解了?
为什么他的计分卡只有20个孔?而不是200个?因为他做不到。
我们要高的盈亏比,那么每一次投资验证的时间周期就非常长,有多少人能有巴菲特这样的健康长寿,有超过50年的投资决策时间。几乎没有,所以他是股神。
那么,投资需要信仰,就是必然的了。
一旦当他决定一个方向,剩下他可以做的就很少,只能期望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他没法大规模试错。
看看军队为什么喜欢打仗?为什么说,如果南海各国敢动手,那么他们就是行走的军功章,各个军区都想要来轮战。在和平时期,能打仗的机会太少了,所以军功太难得。一旦遇到打仗的机会,那么能做的就是ALL IN,然后期望能活下来,并且能赢。
所谓的李广难封,真没办法,一辈子才能打多少次仗,自己又总迷路,把握不住,怪谁?
为什么很多看似平平无奇的家伙,靠数字货币实现财务自由?说白了,人家真有信仰,愿意ALL IN。这跟努不努力没有关系,抓住机会,那就OK了。
巴菲特也说,自己是中了子宫彩票。可以说,出生在全世界最好的国家,在美国最好的时代。
和巴菲特同样智商的人,中国大把,但是那些人很可能在自然灾害和人祸中,早早地去世,或者根本不可能走上投资之路。
投资是需要运气加身的,绝大多数因为投资而成名的牛人,无一不是靠时代红利配合。
那信仰是那么好有的?大部分人投资,包括我在内,常常是听别人说两句,就做决定的。所谓“三根阳线改变信仰”。
信仰是基于经验的,没有经验,就叫盲从。
巴菲特说,投资就是投公司。我看好这家公司,并且信仰他会更好,于是投资,买这家公司。
但是巴菲特和段永平没有说完整的,有两件事。
第一件事,这家公司好,是不是意味着它一定对股东好?
有很多公司是市场导向,管理层导向,它未必是股东导向的。所谓股东导向,就是这家公司是为股东赚钱的,一切以股东赚钱为最高目的。想想咱们中国有多少企业是以这样为目的的?呵呵。
第二件事,这家公司发展势头好,是不是意味着它最终一定能够形成市场垄断,从而提升利润?
有些公司是修长城的,比如巴菲特投资的可口可乐;而有些公司是玩骑兵迭代的。
段永平在雪球上各种评论,有一个核心观点十多年来始终没变过:只投他懂的公司。哪怕如今火爆的泡泡玛特,他也只评价:看不懂。
很多中国人对于宗教,比如基督教等,觉得像邪教一般,不敢沾染,很多带孩子来香港读书的内地优高才,就不太敢选有浓厚宗教背景的学校。对信仰谨慎,是挺好。可是在投资方面,很多人没信仰,却也乱搞,你不当韭菜,谁当?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