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早就开始关注一个美股博客,Dividend Growth Investor,可以说,我开始真正实践现金流投资理念的“导师”,就是他。
从2022年开始,我也跟随他的一个收费专栏,进行1Wx1W组合投资。其实我也一直好奇,这样的投资方式,是不是真的会比我定投SCHD,甚至于直接投资VOO要更好呢?
今天收到他一篇推送,他自己也检视了这个问题。
这张表是他从2018年7月至今的“专栏投资”情况,他的组合是:每个月投入1K美元,目标在若干年后,能够获得每个月1K美元的股息收入。我在抄袭他的组合时,把投入和目标都放大了10倍。
截止目前,他的组合价值是12.3W美元,目前预期每年可以获得3282.75美元的税前股息。
他也把这个组合的业绩,和其他几只ETF进行对比,分别是SCHD,VYM,VIG,VOO,NOBL,以及DGRO。
均假设每个月同样的金额买入至今,并且都做股息再投资。
SCHD,Schwab US Dividend Equity ETF,跟踪的是the Dow Jones U.S. Dividend 100™ Index,可以累积4413.72股,价值11.4W美元,每年可以获得4590.27美元的税前股息;
VYM,Vanguard High Dividend Yield Index Fund ETF,跟踪的是the FTSE® High Dividend Yield Index,可以累积1041.51股,价值12.96W美元,每年可以获得3843.15美元的税前股息;
VIG,Vanguard Dividend Appreciation Index Fund ETF,跟踪的是the S&P U.S. Dividend Growers Index,可以累积694.55股,价值13.27W美元,每年可以获得2465.66美元的税前股息;
VOO,Vanguard S&P 500 ETF,跟踪的是标普500指数,可以累积262.92股,价值13.4W美元,每年可以获得1832.57美元的税前股息;
NOBL,ProShares S&P 500 Dividend Aristocrats ETF,投资于the S&P 500 Dividend Aristocrats,即股息贵族(至少连续25年股息增长的标普500股票),可以累积1204.6股,价值11.83W美元,每年可以获得2553.75美元;
DGRO,iShares Core Dividend Growth ETF,跟踪的是Morningstar US Dividend Growth Index,可以获得2174.78股,价值13.79W美元,。每年可以获得3022.94美元。
从目前持有的价值而言,VYM,VIG,VOO,以及DGRO都会比DGI高;
从每年可以获得的股息收入而言,SCHD,VYM会比DGI高。
于是,我就好奇,这是不是意味着VYM是最好的选择?
回溯测试从2016年1月开始来看,结果发现VYM还不如SCHD。
随后我把VYM换成VIG,再做同样时间段的回溯测算,发现VIG的表现是几只分红ETF里最好的。
但这是不是意味着,VIG才是更好的选择呢?
还是未必。
哪怕只看上面这张图,从2016年起,到2023年1月为止,蓝色那条线是在最上面,也就是SCHD的表现甚至于比标普500都要好。一直到2023年7月,随着市场追捧科技股,看不上传统价值股,所以SCHD才落后。
从VIG的持股就能看出为什么它的股价表现更加不错了,前三大都是这几年涨得不错的科技股。因此,它的每年股息派发也会少些。
DGI的组合从创立至今的表现确实不如几个ETF,他自己是这样的说的:
在投资路上,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策略并坚定执行,是非常重要的。
每种分红策略都会有不同的表现,也会带来不一样的分红收入流。问题是,我们很难在事前判断哪种分红策略一定最好。所以,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根据自己的目标和需求,选一个合适的策略,然后坚持下去。
当然,持续提升自己、定期回顾过往的决策是有帮助的,但如果总是怀疑自己、反复纠结,反而容易陷入犹豫不决和“分析瘫痪”的状态,最终什么都做不了。
其实,每种分红ETF策略都各有缺点,比如指数基准可能会变、成分股更替、管理费、无法完全控制持仓和权重、过于集中等等。但也有无法否认的优点,例如自动化、省时省力,而且管理费通常很低。当然,前提是你要真正了解ETF背后的策略,并且愿意长期持有。所以,如果你决定用ETF投资分红策略,务必要确保你选择的ETF基础稳健,适合自己的需求。
要记住,你选的ETF表现可能会比其他ETF或自选策略好,也可能会差。没人能准确预测未来的表现。过去的业绩只是历史数据,我们无法投资于过去,但可以借助这些数据来辅助决策。至于未来是好是坏,只有时间才能证明。投资本来就是这样,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我一直相信,我们可以从各种分红策略中学习,并不断优化自己的投资方法。比如,我会定期回顾“分红贵族”股票池的表现,也会反思自己每年用Roth IRA做一次性投资的经验。这些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尽量把投资流程系统化、标准化。
我的做法大致包括:
- 设定投资范围
- 制定筛选标准
- 设定买入条件
- 决定每只股票的仓位和分散度
- 设定卖出条件
- 明确持有周期
用DIY策略,我可以完全掌控投资范围、筛选标准、持仓时间和权重,还能更灵活地做税务规划和优化,打造属于自己的组合。当然,这种方式也有优缺点,但系统化的流程能帮我节省时间、减少犹豫,也方便以后根据数据持续优化。
作为他的“小跟班抄袭者”,我倒是并没有那么在意业绩表现。
一方面,除了1Wx1W组合之外,我也每周定投QQQM和SCHD,如果科技股表现不错,那么QQQM就会带领我的组合价值整体上涨;但如果进入熊市,那么1Wx1W组合和SCHD相信能够持续给我稳定的股息现金流,可以让我暂时忘掉市值的波动。在将来退休时,只拿股息作为开支,而不卖出股票,能够给到自己很大的安心感。
另一方面,通过自己买入1Wx1W的成分股,也能够更加了解美股的各种稳定分红的上市公司,这种参与感要比定投ETF多得多。时不时收到成分股股息增长的新闻,也更能理解ETF的股息增长的来源。所以,抄袭DGI的组合,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跟着师傅一起下场做”的学习。
如同DGI所说的,每个人可能都有一套自己的投资策略,但关键是:坚定执行。
我持续地分享自己的投资组合和理念,并不是为了取信任何陌生人,而是让我自己不断思考,并且形成自己的投资策略,在波动的市场下,不断给自己“心理按摩”。
我也把自己每次的买入操作,记录在我的网站上,如果你感兴趣,也欢迎随时浏览:https://freedom.stevenwang.me/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