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公司请了香帅为精英学院的同事们做线下分享,大家当然最关心的,就是如何面对现在的不确定性。
吉力根据香帅的分享,整理了部分精彩内容,也供感兴趣的朋友们参考。
Attraction志同道团队的同事们,可以在我们的专属AI知识库里,借助香帅的演讲稿以及她的书籍,向“AI香帅”进行学习讨教。
回到香港——情感与缘分的起点
这是我这么多年以来,第一次到香港做正式的商务活动。刚才有人问我是不是第一次来香港,我说是,他笑着说,这叫“头啖汤”,希望这第一口汤的味道是美味的。
说起香港,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这里有着挥之不去的乡愁。我跟香港有点不解之缘。我的自媒体“香帅的金融江湖”,其实“香帅”这个名字,就是因为2015年写了一篇《客途秋恨:香港极简经济史》而来的。我们家做外贸,父亲是97年湖南到香港三趟快车的负责人,香港大部分的猪肉、冻肉,都是我们湖南外贸提供的。所以,香港对我来说,既熟悉又亲切。2015年那篇文章发布后,一夜之间“10万+”,一周粉丝突破10万,从此“香帅”这个名字在江湖上流传开来。人生就像个圆,兜兜转转,最后又回到最初的地方。
金融的本质:为人生波动“减震”
今天的主题是“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我们不妨从一个古老的问题谈起:金融、保险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中国古代讲究“多子多福”?为什么“无后为大”?其实,这些都和风险分散、跨期安排有关。
我2010年博士毕业回北大当老师时,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金融到底是干什么的?我找到一张明朝田氏家族的分家书,家主分田产给三个孩子,还附加了两个条款:一是保留十亩善田轮流耕种,产出供父母养老;二是如有败家,其他两房要帮忙赎回祖产,否则要除名。
什么意思?
在农业社会,人生的现金流主要集中在青年和壮年,老了就只能靠孩子赡养。多生几个孩子,是风险分散。女性在农业社会没有劳动力,最大的能力是生育,年轻时用生育权换赡养权。
不管是生育、宗族还是婚姻,从历史上看,本质上都是一张张“保单”,实现跨期风险转移、分散和共担。
金融的目标和人生的目标其实是一样的:实现资源的跨期最优配置,平滑人生波动,降低不确定性。
美国耶鲁教授戈兹曼在《千年金融史》中说,金融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时光机器”,让我们得以在未来和过去之间、不同人群之间分配资金,实现跨期最优配置。
大家从事的其实是最接近人生哲学意义的工作——帮助客户降低不确定性。
2025:不确定性叠加的时代
这几年,不确定性越来越大。2024年关税战后,世界变得更加动荡。我们正经历着美苏冷战式的地缘冲突、80年代日美贸易战级别的关税摩擦、70年代高通胀、工业革命级别的技术变革(AI革命),以及“特朗普冲击”——体制外人物搅局体制内。2025年,全球正处于政治、经济、技术三浪叠加的极端不确定时期。
达利欧在《原则》中说,未来将与过去70年的世界秩序完全不同。罗振宇也说,变化已成为生活的本身。对于中国,更面临内需不足、低通胀持续的压力。GDP平减指数(比CPI、PPI更能反映真实经济体感)自2023年起持续为负,价格下跌,说明需求大幅下滑。
过去的高增长经验,今天可能成为“失败之母”。企业家们必须适应新的低增长、内需不足的时代。
全球化转向“岛链化”:资产波动剧烈
全球化的基础是“增长共识”,各国合作共赢。但2008年后,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疫情、俄乌战争等事件后,世界进入“岛链化”阶段。中美两个大岛渐行渐远,但千丝万缕的联系又让任何一方的“疼痛”都能传递到对方。
全球产业链从“离岸制造”转向“有岸制造”“近岸制造”,产业逐步局域化。美国经济过热,中国经济过冷,经济周期脱钩。AI等技术也将分场而行。未来是“一个世界两个体系”:美元体系和人民币体系并存。
黄金和比特币双双大涨,央行成为最大买家,反映出各国在避险、分散风险。资产价格剧烈波动,结构重组,新财富在新世界新秩序中诞生。
应对之道:底线思维、多元分散
面对不确定性,最重要的是底线思维和多元分散。过去可以“梭哈”某一条赛道,但现在必须分散配置。美国企业经历过多元化后又分拆,反映出在确定性时代可以all in,不确定性时代必须分散。
对于个人家庭,过去20年只要买房就能赚钱,现在必须多元分散,甚至币种也要分散。底层配置保安全,中层多元分散,上层小部分极化配置去搏高收益。
香港的独特角色:桥梁与软实力
香港一直是大陆与世界的桥梁。90年代人均GDP领先台湾、韩国。香港的优势不仅是基础设施,更是英美法系下形成的金融管理制度、监管弹性、低税收环境。与新加坡相比,香港在资金联动、监管弹性、税收环境上有独特吸引力。香港保险资金的国际化和多元化配置能力,正是其核心竞争力。
什么是“安全资产”?——支出安全才是真安全
家庭财富管理的核心,是“支出安全”。所谓安全资产,就是能保障未来你想要的生活方式和支出结构的资产。每个人、每个家庭的支出结构不同,安全资产的定义也不同。
未来的金融服务一定是“人的行业”。不同人群的需求、信息差异巨大,体制内精英、企业主、创一代、富二代、不同城市、不同年龄段,需求完全不同。用同样的话术服务不同客户,是“话术”不是“服务”。
New Money的崛起:中国财富新格局
中国家庭资产分布极其分化。央行数据表明,20%的家庭资产超过100万美元,净资产高达80多万美金。
2021-2024年,房地产下行了七八十万亿,居民存款却增加了50万亿人民币。巨额资金沉淀在银行账户,形成了“new money”。
中国不是一个简单的市场,而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24个城市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覆盖2.3亿人口。人口流动向大城市、省会城市集中,“人往哪里走,钱往哪里走”。
中国新富人群呈现年轻化,39%集中在30-40岁。
这一代人消费、投资观念与父辈截然不同,晚婚晚育、女性主导、宠物经济、K型分化(既愿意为高情绪价值产品买单,也会为低价比货)。
需求升级:从刚需到情绪价值
今天的中国,刚需已极少,更多是“弹性需求”、情绪价值。爱美、怕死、怕冷、怕孤独,成为永恒需求。服务业、金融业的本质,是“人情味”,是信任与情绪价值。
消费和投资都呈现“后物质价值观”,关注生活质量、自我表达和自主选择。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成为决策的重要参考。
未来的服务业,本质上是内容行业,扎实的专业内容、深度服务才能建立信任和黏性。
数字化与AI:放大器而非替代者
数字化、AI已成为基础设施。AI是放大器,能提升效率,但不能替代创意和社交智慧。未来最难被AI取代的三种能力:手艺、创意、社交智慧。服务业、金融业越往高端走,对这三种能力的要求越高。
香帅老师也回答了我们目前心中的一些疑问:
美元信用的现状与未来
近期,随着关税战的升级和“特朗普冲击”的加剧,市场上关于美元长期信用是否受损的讨论愈发热烈。
与此同时,黄金作为避险资产,价格屡创新高。这些现象引发了大家对于美元资产配置必要性的重新思考,尤其是香港保险作为美元资产配置工具的角色是否会因此被削弱。
首先,美元的信用是否受损?坦率地说,确实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否会长期持续,还需要继续观察。
自2022年进入数字美元霸权时代后,美元作为强势货币的地位,长期来看并没有看到根本性改变的迹象。
虽然特朗普的反复折腾让盟友受到了短暂的伤害,最近也有“逃离美债、美元资产”的波动,但从数据来看,这次美债风波主要还是日本私营部门因基差交易导致的大规模抛售,并不是全球资金大规模撤离美元市场。
从长期来看,支撑汇率的核心是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眼全球,美国、中国、欧洲、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各有各的难题,但美国在科技创新、金融创新等方面依然占据优势。
AI作为新一轮生产力革命的核心,目前全球90%的创新集中在中美,尤其是美国的硅谷遥遥领先。
因此,未来10年内,很难看到欧洲或日本能超越美国。如果美国能持续保持数字技术领先,美元的长期地位不会轻易动摇。
短期来看,资金避险需求的确存在,美元指数可能继续波动,但长期趋势依然稳健。对于资产配置来说,短期投机和长期配置的逻辑完全不同。短期内,美元可能因政策、政局波动而下跌甚至反弹,但长期看,依然值得信赖。
美元资产与香港保险的配置价值
香港保险,尤其是储蓄型保单,往往以美元计价,底层资产多为美股、美债或全球美元资产。过去我们常以“美元资产”来强调香港保险的配置价值,因为单一持有人民币资产并不明智。然而,近期部分客户因担忧美国经济、美元信用,疑问美元资产的安全性。
实际上,从目前数据看,美国经济并未出现明显衰退迹象。失业率保持在4.2%,通胀水平也从2.8%回落到2.4%。即便是最看空美国经济的专家,也只是认为美国衰退概率从20%上升到50%,依然是一半一半的概率。
对于保险资金或长期资产配置来说,最关键的是久期(持有周期)问题。
如果只是短期投机,保险并不是最合适的工具;而如果是10年、20年甚至更长久期的配置,美元资产依然具备核心价值。
家庭资产配置比例的思考
关于家庭资产配置比例,其实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任何“万能框架”都是忽悠。最重要的是“倒推逻辑”——根据自身的支出结构、家庭成员情况、风险偏好来反推配置比例。
例如,40岁的创一代和富二代,支出责任、家庭结构完全不同,配置比例自然也不一样。
具体来说,建议以未来某一节点(如退休、子女教育、养老等)为目标,假设那时的现金流收入为零,倒推所需安全资产的现金流覆盖支出。对于风险偏好强的人,可以先把家庭的基本保障安排好,再去搏高风险高回报的资产。
每个人的需求、支出、资源、风险偏好都不同,资产配置一定要“量身定制”,而不是套用模板。
全球不确定性下的保险和多元配置
在当前国际形势动荡、市场高波动的环境下,保险的价值反而更加凸显。遇到极端风险,首先考虑的是“保命”,而不是财富传承。保险的本质,是为你托底、隔离风险,保护家庭和个人的基本安全。
动荡的世界对保险行业来说,反而是机会。保险能对抗不确定性,是家庭资产安全的重要“压舱石”。此外,全球化、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只会越来越重要。
无论是人民币资产还是美元资产,单一配置都面临不少挑战。
今天,买美股、美债、人民币理财等,都各有风险,全球多元化配置是不可逆的趋势。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