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定存利率下降,宣传最多的,我相信就是保险从业者,“挪储”就是时常挂在嘴边的推销词。
但问题是,我们真的想过,现在保险中长期收益率都比人民币银行定存高的情况下,内地保险公司到底能不能给得到这样的保证收益?凭什么保证?
你可别说:有国家刚性兑付!保险公司不会违约!
如果我是客户,那就会问:银行存款保险的上限也就50W,六大国有银行都不敢说全额刚性兑付,保险公司怎么可能全额由国家兜底?用谁的钱去兜?你是纳税人,你同意拿你交的社保养老金,去帮隔壁邻居的保险兜底么?
所以,我们得理解,保险公司能不能兑现承诺的本质逻辑在哪里?风险在哪里?未来可以预见的方向是什么?
增额终身寿这种保证收益型产品,对于保险公司产生利润而言,是和重疾险等保障类完全不同的。主要卖保障型产品的保险公司,大部分利润来源都是承保本身。如果你看下被国内各保险公司视为标杆的友邦保险的年报就会发现,经营利润中,56%来源自承保本身,23%来自于分红险的利差收益。所以,哪怕某一年股市动荡,比如2022年,保险公司的“账面利润”会大幅度下滑,但是经营利润却依然能够保持稳健。
所以,如果你所在的保险公司,大力建议你们为客户提供保障型计划,不仅仅是为客户全面保障做考虑,更是为了保证自己产品利润结构合理。
增额终身寿这种计划,因为收益是全保证,而且目前预定利率已经高于银行定存,保险公司面对的风险其实不小,特别是进入到降息周期下。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日本就在上世纪末,发生了这样的惨剧。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日本实行了长期低利率政策,导致利率几乎降至零。在这种超低利率环境下,日本的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在90年代晚期开始面临严重的经营困境。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寿险公司不得不降低预期利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6%降至1999年的2%,有些公司甚至将利率降到2%以下。然而,这并未解决已经存在的高利率保单(即历史保单)所带来的巨大损失,而且投资收益率也没有得到提高。
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这些巨大损失引发了日本寿险行业的“退保潮”和“破产潮”。许多寿险公司,如日产生命、东邦生命、第百生命等,以及两家财产保险公司,如日本第一火灾海上保险公司等,纷纷宣布破产。
现在已经有分析说:目前咱们中国的经济情况和日本越来越像。我希望这不会成真,因为若中国出现“消失的30年”,那对于我们这代人将是彻底的灾难。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看下,咱们内地保险公司目前投资的资产组合。
目前,保险资金的运用方面,大部分资金仍然主要投资在固定收益类资产,这意味着它们容易受到利率变动的影响。截至2021年底,保险资金的债券和银行存款占比高达50.6%。实际上,如果算上类似于固定收益的非标准投资,这个比例会更高。
从投资选择的角度来看,我们国家可供投资的长期固定收益资产相当有限。长期(10年以上)债券的余额仅占9.51%,而主要的投资对象是期限较短的债券。这种投资结构并未很好地实现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的期限匹配。
简单来说,当利率下降时,保险公司可能在短期债券到期后,无法找到具有相同或更高收益率的投资,从而增加了再投资风险。
监管部门当然也允许保险资金投入到股市,甚至于监管上限高达45%,但各家保险公司显然没有大量投资A股,哪怕有投资,也是重仓在银行和房地产等标的上。而这两年,房地产股票情况,大家都懂。
再加上目前经济环境,A股本身的投资价值以及有没有那么多安全又稳健的投资项目让险资去投?答案也很显然。如果险资在这个阶段大规模投入到股市,或许短期内会带起一波牛市,但这种牛市是否能够维持?未来是否一地鸡毛?我宁可保险公司不要乱来为好。
在利率下行周期里,保险公司能够投资的固收类资产的收益率也越来越低,甚至于部分项目有没有违约风险(比如城投债),都不确定。在利率下行情况下,长期债券的收益率可能还比短期利率更低;在股市方面,险资是否能够安全地投资A股市场和一级市场?大家自己从经济大环境和A股的“融资属性”去思考,就明白,险资还是少碰股市更安全些。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3.5%甚至3%的长期收益率,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压力也并不算小。很多人觉得,这次会从3.5%预定利率,下调到3%,恐怕都是太乐观了。如果从安全角度,直接下调到2%,或许对于保险公司才更安全。同时,现有险资必须寻找新的出路才行,否则能顶得住现在卖的那么多3.5%甚至4%的年化回报产品?至少我是持着怀疑态度的。
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寿险业同样面对低利率环境,他们的办法都是增加海外资产配置的比例。道理很简单,既然自己家里没什么好的选择,当然就把目光往外面看啊!
如今美元加息周期情况下,美元国债回报率都超过5%;哪怕曾经低利率环境下,不少美元可投资级债券的利率也同样不错,2006年到2020年,美国长期维持接近零利率的情况下,日本险资投资美国企业债的平均收益率是2.72%。进入加息周期后,我相信可以投资的标的收益率更高。这方面,我们监管方面是不是也值得考虑?目前险资使用QDII的额度进行境外投资只有总投资额的不到1.5%。
我觉得,这不仅仅是目前内地险资投资的选择,也同样是每个家庭需要做的配置决定。
大部分家庭的绝大部分净资产都是在房产上,这本身就已经“重注”压在了人民币资产,在未来一段时期,境外投资可以获得的安全回报率也可能比境内得要更高。在适合的情况下,逐步配置一些境外资产上,实现对冲风险,资产保全,大到保险资金,小到咱们各自家庭的选择,都是正确的。
当然,由于咱们特别的国情,能够接受境外投资?大家都懂。
至于投入到增额终身寿里的资金,只能期望保险公司能够更好、更安全地实现“高收益”,也期望真的不要出现“中国特色的量化宽松”和“零利率时代”,否则,麻烦真的不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