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力说-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 首页
  • 关于吉力
  • 现金流投资
  • 保险
  • 个人成长
  • 财经分析
  • AIGC
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创造被动现金流,保险保障,以及个人认知,实现自由自在的生活
  1. 首页
  2. 财经分析
  3. 正文

财新周刊揭露了养老制度真相...

05/27/2024 0条评论

作为一家官媒财经媒体,我一直觉得财新周刊聊的话题都“挺猛”的。周一出的新一期,就聊到一个社会痛点:养老保险制度。

虽然吉力从小语文成绩都不算太好,但也不至于读不通中文文章。但财新这期的封面文章,写得实在是绕啊绕,我甚至用AI来帮我理顺作者的逻辑。最后才明白,啊,原来你在隐射这样的意思?......

本着学习梳理的态度,我来整理下财新提到的一些目前养老制度的事实现况,结论你自己判断。

首先,目前养老制度有个非常刺眼的问题:公平性。

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4年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退休者均养老金分别为2741.5元和2063.9元。

到2022年,这两个数字变为6099.8元、3148.6元,差距扩大至近1倍!

2022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领取人月均领取204.7元。你没有看错,是的,三位数,每个月204.7元!

我们仔细来看一下这三种养老金的由来。

先看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它是从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公有单位包办统筹”,转向了社会统筹,采取“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

也就是说,企业单位缴费形成“统筹基金”,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缴费去支付已经退休人士的养老金,这种被称为“现收现付”制。

个人缴费形成“个人账户”,目标是通过长期积累,使得基金保值增值,应对未来自己的养老所需。

机关事业单位一直到2014年10月才真正落地“并轨方案”,也就是在此之前,多数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不需要缴纳养老费用,到退休年龄后,按月领取养老金,由政府财政出资。

为什么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那么高呢?因为那是曾经的规定。在2014年之前,工作满20年、30年和35年为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可以达到退休前工资的80%、85%、90%!相比企业职工退休只能拿到退休前待遇的30%,是不是天壤之别?

2014年10月之后,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统一基本养老制度,那是不是意味着未来养老待遇就一样了呢?想什么呢!

机关事业单位缴费的合规程度和稳定性当然比企业更好,缴费基数也高,缴费年期稳定;并且,机关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具有强制性,企业年金则基本上寥寥无几。所以,哪怕如今并轨,公务员未来养老金依然比企业职工拿得多!

所以,如今很多人赶在35岁之前考公,满足老一辈口中的“稳定”,不是没有道理的。

城乡居民养老金为什么那么低呢?这种养老金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基础养老金由财政承担,中央确定最低标准,地方政府适当调高;个人账户养老金为累计储蓄额除以139,参保人选择的缴费越多,财政补贴就越高。

那实际能拿多少呢?农村老人等城乡居民基础养老保险领取人月均拿到204.7元。请问,这样的养老金能不能足以老人去开心地跳广场舞呢?

因此,如今出现了“超龄农民工”的现象,因为没钱,年纪再大也得出来打工!

你说,那孩子赡养老人呀!好问题!农村没有太好的工作机会,于是农村的年轻人都进城打工,依法缴纳社保,企业缴费部分进入了当地的统筹账户,结果“农村父母抚养的子女进城工作,给城里的退休职工养老”。

财新周刊的文章也无奈地说,基本养老体系的构建必须建立在正视中国巨大的城乡差距的基础上。如果待遇差距不解决,公平问题就会成为社会中的一根刺,断供的现象出现不是莫名其妙。

第二,“养老金缺口”问题是不是真的?

5月25日,央视就出来辟谣了,但网友也给出了社科院在2018年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里的分析图表。

财新周刊的文章里,提到了“历史债务”问题。

哪怕如今已经退休的企业职工,比如我70多的爸爸,属于90年代制度建立早期,从未缴费或者仅部分缴费的老职工,他们的养老金承担主体从原本的单位转移到社保体系后,国企和政府财政并没有把相应的资金注入到统筹基金中。地方没法通过统筹基金确保退休人员的当期待遇发放,怎么办呢?于是普遍就借支个人账户资金,所谓“个人账户长期空账”,就是这么来的。

同样道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里,有部分人正好在2014年前参加工作,之前从未缴纳过养老金,如今退休了,过去未缴纳的工作年数会“视同缴费”,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有巨大的资金缺口?

于是只能靠财政补水,全国统筹调水。但人口老龄化还在发生,导致养老金出现缺口是必然存在的,这是不可回避的一件事!注意,这句话不是我说的,财新周刊引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主任郑秉文的话。

要知道,如今财政也没钱,否则就不用发超长期国债了。财政根本不可能无条件、无限制地去填养老金缺口的窟窿。

有人说,不是还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吗,截止2022年末,资产总额达到2.8万亿元!

但财新引述了当年参与基金设计的人士的话,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并不等同于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险基金”,它的设立初衷是为国家战略资金安排,当发生战争、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社会问题,才能动用,绝非是为了养老金缺口而设立的。

基金设立至今,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只动用过两次,一次是汶川大地震,一次是新冠疫情,后者使用额度达到了几百亿。两者都符合重大灾害、灾难的条件。

最后,那怎么办呢?

最直接的答案呼之欲出了:延迟退休。财新也分析了各个国家的退休年龄,普遍在65岁以上。如今咱们中国60岁退休,设定的年龄确实太早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5年12月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6》曾设想,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至2045年,男性、女性退休年龄同步达到65岁。

如果一旦实施延迟退休,那么调高最低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也是必然的。如今很多人在说,缴满15年就不在缴纳。呵呵,你等着吧。

财新分析到:从国际经验看,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一般都在30年以上!考虑到间歇性工作等因素,25-30年的缴费期将是一个合理的区间。想停供?没门!~

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在财新的养老论坛上就讲了一句很客观的话:

从微观意义讲,每个参保人在退休前应形成一个粗略的养老金计划,来判断自己年老后钱够不够用;如果不够用,是否应该再做补充准备。如果我们都不清楚自己能拿到多少基础养老金,怎么能苛求积极参与呢?

文章最后以周小川的建议为结束,他强调当下政策制定必须明确提供三个预期:一是由国家兜底的基础养老金,对所有退休人员是平等的;二是因人而异的激励了部分,与缴费年限、基数关联;三是在这二者基础上,仍有余力者可选择个人养老金等产品。

读完了吉力的笔记分析,你怎么看?你又会怎么做呢?

标签: 暂无
最后更新:05/27/2024

吉力

Attraction志同道保险团队长, 迈向财富自由之路的保险人。 通过我的个人网站,你能更好地认识我, 从我的分享当中,收获启发。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财务自由之路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原来投资风险不来自于股价波动,而是一条短信... 从翻了一倍多的内银股看“股票的复利回报” 投资美股要收税了? 对美元升值导致TW保司巨亏!那香港保司会如何? 专业的现金流投资者,回报能跑赢指数ETF? 在IB券商,像巴菲特那样“借钱”投资日本五大商社,怎么做?
亏麻了怎么办?关掉关掉!2025年4月小结哦哟!友邦公布的2024年分红实现率是这样的给孩子投保香港储蓄险,如果离婚,要分割?我的退休策略:靠股息生活,而不是靠卖股票黄金至今跑赢股市,还值不值得投资?第一支女儿红,2019 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 Pauillac
为什么你应该(从现在开始就)写博客——刘未鹏 如果要做“客户通讯”,可以怎么做? SCHD是怎么筛选成分股的? 销售是改变人生的捷径 —— 保险业11周年有感 人民币可以直接买港股?和你想的可能不一样 这一篇回答你所有关于在香港读中小学的问题!
联系吉力

标签聚合
友邦保险 国际家居零售 1Wx1W 电讯盈科 长江基建 KR SCHD 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MO
小广告

COPYRIGHT © 2023-2025 吉力说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