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的2025年第一次月度会上,我被邀请进行了加入团队整整12年的分享。
走过了一个生肖轮回,岁月饶过谁?
当年刚入行没多久,我们团队做了一次心理测试,问我们:在我们退休时,我们是什么样子的。我说,那时我留下一本书,能够给后面的年轻人留下自己的经验,少走很多弯路,或许也能够成为激励他们的榜样。
或许,这就是我一直做自媒体分享的初心。也希望用自己的输出,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这个行业,加入我们团队。
我也想趁自己周年纪念时,给想要加入我们行业、我们团队的朋友们,泼点冷水,好好考虑下。这样未来的路,也会走得更容易。
第一,这个行业依然不受人尊重。
12年前,我决定从博士研究生学业退学,向导师申请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卖保险,很多人觉得这个人有神经病!
当年在参加同学的婚礼时,我被问到在做什么工作。我说我在保险公司。对方惊讶地看着我:怎么去卖保险了呀!尴尬得不行。当时有同学帮我解围,说:人家是香港保险,你懂伐?
12年后有改观吗?当然没有!凡是我比较火的视频号评论区总会出现:原来是个卖保险的啊!
从最初的尴尬,不太愿意讲自己是做什么工作的;到如今,对提出这些评论的人表示遗憾,因为他们一定混得不咋地。见过形形色色不同的人群,已经明白凡是有能力、有地位的朋友,对其他人、特别是服务自己的人士,都充满礼貌。
我自己都会对帮我清洁办公室的阿姨,说一句:谢谢!尊重别人,其实别人反而也会更好地提供服务。
相反,弱小的人,反而越期望在别人面前装出强势的一面,让别人以为TA很强大。
我们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但我们只需要一部分人认可、欣赏,就行了。过分在意别人的想法,太累,没必要。
第二,这个行业确实需要人脉资源。
做保险的就是把身边人脉收割一遍,然后就得走人,这个说法从12年前至今,基本上没变过。
因为大部分人都从来没有尝试真正销售过什么东西,没有从事过销售岗位。特别是保险业卖给的是普通人,所以自己或家人就经历过被有些卖保险的软磨硬泡后,不得不买点应付人情。这也导致这个行业的口碑并不怎样的原因之一。
12年前我入行时,身边唯一可以借用的人脉就是港科大的同学,以及通过自己社交活动认识的港漂圈子的朋友和交大校友,但根本没有太多人情可以“借”。怎么办?当年在没有自媒体,没有微信普及的时代都可以从零做起,现在借助这么发达的互联网自媒体平台,你说完全不可能,那就是睁眼说瞎话。但要说容易?不可能。任何时代从零开始做一件事,就从没有跟“容易”两字沾边的。
不过,有人脉,或者会懂得开拓和经营人脉,在哪个行业都重要,不仅仅是保险。说保险业需要人脉?你觉得投资圈要不要人脉?去看看最近热播的讲创投圈的《蔷薇风暴》就明白了。背后没人,谁你理啊。
追人脉的事儿发生在创业者身上、VC的投资经理和大佬们身上,咱们看得是乐子啊!发生在自己身上,从我身上找生意机会了,那就有点不乐意了。保险业的人脉,就是大家身边的普通人。你想想,是不是这个理?
12年前,我自己都是一个应届生入行,后来招募团队也同样是以毕业生为主,大家都没人脉,都从零开始干,干不了的就淘汰。
如今,很多刚毕业的都不愿意吃苦,有些不愿意借助父母人脉关系的二代,也有点眼高手低,毕竟很多叔叔阿姨看的是父母的脸面呐,得认清现实呐。因此,我们主要的吸引人才对象,也成为有足够职场经验,但希望转型的优秀人才。
所以,没有人脉行不行?能行,但得一开始付出很多很多努力;有人脉,更好,不过也得学习正确的经营方式,绝对不是“收割完人脉就走人”。真以为现在都是傻白甜呢?
第三,这个行业的专业不是你想象的“懂很多”。
保险一直以来就被认为是“金融专业领域”的底层,看上去涉及的金融专业领域并不那么多。
你很少能见到有保险人能像创投大咖、经济学家,或者是投资经理那样侃侃而谈全球大市、投资前景,对各种指标一顿分析,看上去牛逼得很。因为保险业确实不太需要这样的专业。
能把产品搞懂并不困难,能简单了解各种投资工具已经算不错的了——大部分卖保险的其实不怎么懂投资的。
12年前,我刚入行时,考各种专业资格,AFP、CFA level 1啥的,看各种《投资学》、《经济学》教科书,后来我的老板提醒我,我已经懂得足够多了,反而对于沟通技巧、亲和力、人情世故方面,因为在学校待太久,又没有经历过职场的摧残,所以这方面有很大欠缺,补上这方面的短板,重要得多。
12年后的今天,我在和入职团队的新同事培训时,也被问到:我该学什么专业内容?
我说:如果你希望投资角度更专业,那就拿出自己真金白银的钱,自己去做投资,然后把这些心得写下来,再看你看得懂的投资理念书籍对照,慢慢变成自己的投资心得,分享给你的客户。
投资这玩意儿,不玩真金白银的,都学不到东西,模拟盘都是扯淡。
而行业理吹嘘各种专业资格,只是花钱买门面罢了。要是考个CFA就是投资赚大钱,那股市里就没穷人了吧?
相反,我们领域所谓的“专业”,是懂的客户心理、沟通技巧,明白销售流程,以及在和客户对话中能够把控这样的流程,而不是被客户的思维带着走。这其实是比金融投资领域的专业知识更加重要。
12年前入行时,我不理解为什么有些看上去完全不专业的“大妈”都能卖出大单?他们明明都讲不清楚保险细节啊?
12年后的今天,我明白,这些“大妈”是专业的,因为在客户眼中,他们很值得信任。理解什么是专业,是走上专业道路的第一步。
希望2025年,能够结识更多志同道合、愿意加入我们团队的朋友,让我过去的经验能够成为你自己成功的垫脚石!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