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到一份《胡润2024中国高净值人群家族教育报告》。不同于以前的财富报告,只讲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现状和投资等,这份报告里还提到了高净值人群自己是怎么自我提升,以及怎么看待孩子教育的。
特别是孩子教育这块,就让我很好奇想看看大家的理念是怎样。
我们得先看一下,这份报告讨论的“高净值家庭”是怎么定义的。
胡润报告把家庭净资产达到600万人民币以上或者拥有600万人民币可投资资产的,定义为“富裕家庭”;拥有千万人民币的家庭净资产或者可投资资产的,定义为“高净值家庭”。
很显然,家庭净资产达到千万要远远比可投资资产达到千万要容易得多,特别是大部分资产都是房产的情况下。
所以,拥有千万净资产的家庭总共有208万户;而拥有千万可投资资产的高净值家庭,只有110万户,少了一半。
并且,根据胡润的报告,2024年两种算法下的高净值家庭数量都是负增长!
备注一下:
① 家庭净资产是指家庭所拥有的能以货币计量的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的总和减去家庭总负债。其计算公式为: 家庭净资产 = 家庭总资产 -家庭负债额度,家庭总资产包括房产、存款、股票和债券的投资净值、保险单的现金价值、专利等无形资
产的估计价值等等。② 可投资资产指剔除自住性房地产和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后的现金/ 存款、股票、基金、债券、房产、另类投资品等财富资产。
高净值家庭有86%来自于企业主和金领,职业股民只有8%。
有人问我:能怎样投资才能跨越阶层?这个数据已经很直接告诉你了。如果你连金领阶层都达不到,还想靠投资跨越阶层?想什么呢?
接下来,我们看看高净值家庭对待孩子教育的看法。
在孩子处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不同阶段,培养的方式自然是不一样的。
如果孩子还比较小,高净值家庭优先选择是去做社会实践和公益、旅游、科普活动,以及阅读。
不过,在高等教育阶段,工作、历练的机会就排在了第一位,如果有能力的话,我相信高净值家庭会创造机会让孩子早些进入到自己的企业工作,准备接班。
在培养孩子艺术特长方面,书法竟然是排在第一位的!虽然我小学四年级开始也上书法课,但我自己思考让孩子学习什么艺术特长时,暂时还没考虑过书法。
高净值家庭在带孩子参加体育运动方面,并没有什么过于特别,大部分还是以跑步、游泳和球类运动为主。
不过,登山也在其中,还有50%的比例,这个让我想到我们家娃,平地上走几步路就开始喊累要抱......
在选择孩子读大学的专业方面,高净值家庭普遍的“专制”还是让我感到有些惊讶的。
孩子就读什么专业,竟然大部分倾向于家长来决定——我相信大部分是爸爸来拍板。
当然,有些企业主家庭,希望孩子就读某些专业从而方便接班。并且,能够赚到钱的男人(或女性)必定要非常自信,坚信自己的判断,把控欲极强,所以对于孩子教育方面,也必然属于他的“决策范围”。
对于孩子的最高学历,大部分还是由孩子自己意愿来决定,毕竟这事儿根本就强求不来。
不过,职业投资者却比企业主和金领更加希望孩子能够读到博士。作为曾经的博士研究生,我对此表示完全无法理解。大部分博士其实并不能适应企业的人际关系处理......
在孩子的学费预估支出方面,我觉得这个数字可能是偏低的。特别是考虑留学的话,这个金额完全不够。
如果是从幼儿园到中学毕业,整个投入在500W左右我是可以理解的。但若是考虑最高教育阶段,特别是出国留学的话,那么这个金额我觉得依然是低估了的。
有个让我挺惊讶的,竟然有女儿的家庭,更希望女儿出国留学??这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男孩要留在身边继承家业?
这跟我的理念完全不符,哈哈。
大部分让孩子留学的家庭,多半都会选择高中就出国留学。
而这也意味着,父母其中一方或者双方需要出国陪读。在我看来,这种夫妻可能异地的代价还是相当得高。
对于高净值家庭而言,孩子就算出国留学,也是计划回国工作,继承家业或者能够继续获得家庭的人脉。
所以出国留学确实只是一种丰富人生阅历的方式。
只不过,如果孩子过早地出国,已经习惯国外的文化,是否还能适应内地的职场氛围?这点是要打个问号的。
最后,接班从来就是一个难题,特别是孩子有没有足够的能力,有没有足够的意愿?
幸好我们这代人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如同香港那般“豪门斗争”出现的概率不会太大。
每个家庭对于孩子的期待都不同,大家各有各的生活方式。
有人期望孩子是学霸,上Stanford、MIT,去争取一下诺奖,为国争光(这个国也有可能是美国,哈哈)
而我则期望孩子开开心心地过平淡的日子,能经常回家吃个饭,不用太有出息,未来能够有个幸福的家庭就好。事业?她只要有人生目标,做喜欢的事儿就行。我反而没有任何意愿让她成为保二代,特别是谁知道十几二十年后,保险人是不是都被AI给替代了?
我非常认可一句话:你焦虑的不是孩子的成绩,而是你没有为孩子兜底的能力。
该怎么做,很明显了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