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最火的经济学家恐怕就是付鹏了,他在HSBC的闭门会的分享已经网上广为流传,哪怕有转载被毙掉,都没法限制各种途径。
吉力自己就在上周五给所有的客户发了通讯,对于内容感兴趣的客户来向我索要全文链接。
网上能找到不少“精华笔记”的内容,比如我在X上看到的这段,不过如果你有全文的话,我依然会建议耐下心阅读。说白了,很多观点不是惊天动力,而是没人敢公开这么说罢了。这个是“闭门会”,所以他已经算是挺敢的了。要是换到金融论坛啥的,还是得光明论那套。
有人评论说:你不该只点出问题,却不给答案。这事儿就真难为人家的。咱们中国人一贯的作风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些问题你觉得上面不知道?即使没上位之前是傻瓜,真的坐到那些位子上就肯定不傻了!现在给出的所有政策都是答案。哪怕大家看似没啥效果,该跌依然在跌,这依然就是答案!只不过不是老百姓希望看到的罢了。
如果你想细致了解他观点背后的逻辑体系,可以阅读他去年年底出版的《见证逆潮》,他在演讲里也提到,出版时被删减了部分,很可惜。
吉力周末通读了一遍这本书,才疏学浅,没完全看懂。各位大神可以去找来读读,再去辩驳一些观点吧。
作为普通老百姓,如果你看完付鹏的演讲稿,键盘侠一般地指点江山一番,也没啥问题,毕竟这也算是满足了一种情绪价值。
但是,如果你看明白人家讲话背后的意思,那些哪怕闭门会议都没法说出来的观点,就应该有所行动——当然,其实已经不少高净值人群早就在做的;懵懵懂懂的,是很多依然还能坚挺的中产家庭。惯性使然。
吉力的观点始终很简单:意识形态和自己家的资产配置方式,必须要区分开!你哪怕做境外配置,都不代表你就不爱国,这是两码事!就好像如果你孩子有机会拿到常春藤的奖学金,你也很可能会让孩子出国留学,对不对?这也是付鹏提到的重要观点之一。
对于大部分在内地居住的普通家庭,是不太可能把自己可投资资产30%以上投入到境外的,现在的政策也根本不允许。但考虑到种种原因,慢慢配置10%到20%左右,一点点开始尝试,是应对这个变化时代最好的方法,执行上的可行性也完全存在。
不要觉得这样速度太慢,毕竟我相信我们依然还是有足够时间去准备的,只要你不要再去冒险投资不该投的标的。
一份每年10W,5年缴的储蓄计划,在6年后就可以每年有3W的被动现金流,8年后就可以每年有4W的被动收入。我们需要考虑的,就是有多少被动现金流才足够?一份10W不够,那就之后再计划配置一份呗。
哪怕我自己的现金流投资,其实也是这么回事。
以我在SCHD这支红利ETF的定投为例,我每个月都会计算它的预期全年股息,就如同阶梯一样,一点一点在增长。
这样的图会给我很大的安心感,因为每一年的股息预计只会多,不会少。我需要做的,不是去看现在的价值本身增长多少,而是看我积累了多少股,积累了多少每年预期股息。
哪怕一开始不会太多,积累的速度看上去也不快,但是我知道只要我坚持,最终总能到达。
咱们中国经历了40年高速发展,有无数一夜暴富的案例,大家都觉得“快”是最重要的。
可是亲,时代变了。暴富的机会基本上离普通人是越来越远,咱们要防止自己别跌落阶层,才是首要的目标。所以,我们不再求快,而是应该求稳。
在追求高回报前,我们最好先守住自己的财富底线。确保自己能够有足够的被动现金流,然后再考虑锦上添花的事情,特别是在境外配置方面。没有那么懂的东西,更是要谨慎,稳字当先。
文章评论